|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包括经济学概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三个部分。概论中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相关著名经济学家;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内容有供求与价格、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理论和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部分重在阐述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经济决策。
|
目錄:
|
第一部分 经济学概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部分 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价格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五章 厂商均衡分析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第三部分 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第八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古希腊人最早创造并使用了“经济学”这个名称,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一、经济学的定义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石,更是解释与说明现实社会的有力武器。正因为如此,经济学的不同流派总是从自己不同的理解出发,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的阐释。
我们现在使用的“经济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一本名为Oikonomos的书中。该词由两部分构成:oikos是家庭,nomos是管理,可见,经济学的最初研究对象主要是家庭财产管理。
在整个中世纪,经济学都只是一门关于家庭或庄园如何致富的学问。一直到15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涉及整个国家致富的问题日益重要起来,如商业、货币流通、税收、财政等,使众多学者前赴后继地投入了这方面的研究。为了区别于研究家庭致富的经济学,他们将这门学问冠以“政治经济学”的名称。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出版了一本书,名叫《经济学原理》,用“经济学”一词取代“政治经济学”,后来逐渐被广大西方经济学者所接受。至此,经济学正式成为这门学科的名称。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经济学的定义大都遵循罗宾斯的提法。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在题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的论文中,第一次正式把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规定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