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售價:NT$
658.0

《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售價:NT$
449.0

《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售價:NT$
250.0

《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售價:NT$
653.0

《
汉简《苍颉篇》研究
》
售價:NT$
653.0

《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售價:NT$
449.0

《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售價:NT$
500.0

《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售價:NT$
4998.0
|
編輯推薦: |
陈喜强的这本《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研究》是以政府管理职能分化为背景,在基于共生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支持下,探讨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现实身份异化及其治理的制度属性,以及在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协调性和非协调性矛盾的内在因素、表现形式及其综合效应,从而揭示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的内在特征、互动关系与组织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厘清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区别,厘清城市基层社区组织与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提出引导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调整为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身份治理模式的途径和措施。
|
內容簡介: |
《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研究》由陈喜强所著。
《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研究》以政府管理职能分化为背景,在基于组织共生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下,构建了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分析的逻辑框架,揭示了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调整的原因、变革阻力因素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功能边界与作用范围,提出了优化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协调发展的途径和政策保障措施。
|
關於作者: |
陈喜强,1964年6月生,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及管理、城市社区管理等。二十多年来,主要在高校从事经济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各类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在《经济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5部。科研成果获地厅级以上各类奖励20余项,其中,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3 对研究现状的评论
1.3 本书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本书的研究目标
1.3.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3 本书研究的技术路线
1.3.4 本书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分析框架
2.1 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定位的发展及其异化
2.1.1 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法定身份”
2.1.2 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定位的历史变迁
2.2 本书关于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的定位
2.2.1 关于身份的内涵
2.2.2 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的含义
2.3 治理理论与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定位
2.3.1 关于治理的含义
2.3.2 本书关于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定位
2.4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逻辑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共生关系与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
3.1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共生关系分析
3.1.1 共生环境分析
3.1.2 共生关系内涵
3.2 共生关系下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及其模式
3.2.1 政府职能分化下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及其模式
3.2.2 企业职能分化下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及其模式
3.2.3 与其他组织互动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及其模式
3.2.4 居民需求多样化下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及其模式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显化的性质
4.1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现实身份治理的制度安排
4.1.1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双向“组织化依赖”的需要
4.1.2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目标的需要
4.1.3 城市公共管理方式转向的需要
4.2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现实身份治理的制度效应
4.2.1 通过身份治理内部化交易契约关系从而节约交易成本
4.2.2 通过身份治理降低管理阻力从而节约政府管理成本
4.3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现实身份治理的非协调性
4.3.1 组织身份非独立性导致的非协调性
4.3.2 科层制身份治理所导致的非协调性
4.3.3 组织多层次性所导致的非协调性
4.3.4 职能异化所导致的非协调性
第5章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委托代理关系
5.1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调整的方向分析
5.2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与政府的委托代理模型
5.2.1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基本模型
5.2.2 资源约束下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与政府的委托代理模型
5.3 模型的延伸:分工条件下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竞争与协调
5.3.1 分工条件下两个组织的竞争模型
5.3.2 分工条件下两个组织的协调
第6章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阻力因素分析
6.1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绩效评价
6.1.1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绩效评价指标
6.1.2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的绩效评价结果
6.2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变革阻力分析
6.2.1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变革的阻力因素
6.2.2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变革阻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6.2.3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变革阻力模糊综合评判的实证分析
第7章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协调发展模式
7.1 重新界定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功能边界和作用范围
7.1.1 重新界定社区组织身份治理功能边界和作用范围的原因
7.1.2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功能边界与作用范围
7.2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协调机制
7.2.1 组织冲突方式
7.2.2 组织冲突解决机制
7.2.3 组织协调机制
7.3 优化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的思考
7.3.1 优化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共生模式
7.3.2 优化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价值取向”
7.3.3 优化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资源,实施差异化服务
7.3.4 优化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的配套政策
结论
1.本书的主要工作
2.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3.研究的创新点
4.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绩效评价以及阻力因素调查表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