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性善恶之争,但争来争去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性虽是人之常情,却不可以把它简单地等同人性。本性要想变成人性,还必须接受理性的指导。理性要求本性服从它,但本性有时服从有时不服从,人性实际上就是理性对本性的某种控制。
人性在表现之前只是多种可能,而不是现实。现实是表现,表现即行动,行动必须有条件。没有条件,就没有行动。条件是人在行动时所必须具备的人性以外的客观因素。人性永远都表现为条件中的人性,一切都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要构筑好的人性不能仅仅着力于人性本身,更应该着力于构筑好的条件、好的环境,包括好的风俗习惯和好的政治经济制度等。
|
目錄:
|
开篇
本性篇
第一章:趋利避害--本性的定向
1.利己--本性的起点
2.怕--本性的自我保护机制
3.好逸恶劳是一种趋利避害
4.为利已而追求能力
5.讲荣辱也是一种趋利避害
6.自尊与虚荣
第二章:适后求满--本性的特点
1.适后求满的表现形式
2.满与不满
3.习惯定势
4.习惯--不是本性.胜似本性
5.希望与现实
6?"驴捂眼"
第三章:心理平衡--本性的社会转向
1.利人与利害平衡
2.爱恨平衡及其麻烦
3.恩怨思报
4.人原本是势利眼
5.嫉妒--对强者的逆反
6.同情心与正义感
理性篇
第一章:本性的眼睛
第二章:理
第三章:成理之路98
第四章:自以为正确就是理
第五章:道德应该有两和种
两性篇
第一章:两个中心
第二章:三种类型
第三章:心理是载体
情感篇
第一章:爱从哪里来
第二章:爱的品质
第三章:意志
条件篇
第一?:寄居蟹
第二章:人性怎样在条件中表现
第三章:人能自由选择条件吗
第四章:人性可以预期吗
第五章:谁是阿Q
第六章:条件与自我
末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