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全书以l8世纪以来的法兰西哲学精神作为基本线索,试图勾画出这条精神线索对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涉及道德、政治、法律、自然科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全书并不致力于知识性的介绍或一般性描述,而是着力分析了有关哲学家思想的特殊性以及在哲学史上的地位,这种分析融合了作者个人的“哲学语言”,具有鲜明的研究性质。本书试图回到哲学“爱智慧”的原本含义,遵循智慧问题本身而行,即按照所思考的问题本身走,而并不忌讳这个问题是否属于“哲学”领域,走到哪个领域,就是哪个领域的哲学问题,它们都是哲学精神的体现。
|
目錄:
|
总序
前言
上册
第一部 法国传统哲学精神研究
第一章 启蒙时代的感性和幸福观念
第二章 微妙精神
第三章 忧郁的热情与浪漫的民族
第四章 限制权力的历史演变
第二部 实证主义与唯灵论
第五章 “精神自由”含义演变的时代
第六章 实证与科学
第七章 彭加勒的科学哲学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影响
第八章 哲学史与历史的进步
第九章 精神自由或心理学问题
第十章 柏格森的哲学
第十一章 伦理学问题
下 册
第三部 己口世纪法国微观哲学——浪漫主义
第十二章 归隐之路:悄悄地造反
第十三章 向自我意识挑战
第十四章 哲学的听觉与视觉-
第十五章 微观哲学问题的一个经典例子
第十六章 差异与图像
第十七章 作假设的能力与无动机行为
第四部 当代欧洲新文化与新社会
第十八章 1968年
第十九章 东欧
第二十章 媒介即信息、即隐喻
第二十一章 后现代社会
第二十二章 符号消费
第二十三章 文学空间
第二十四章 新的公民社会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启蒙时代的感性和幸福观念
道德观念属于两种不同研究系列,一方面,道德观念可以归入反思即思辨的形而上学范畴,例如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另一方面,道德观念可以化解为体验、心情、梦幻。这两方面之间的差别,是观念与心情、光明与晦暗的冲突。正统的哲学史是轻视道德观念中的心情成分或浪漫成分的,然而事实上,浪漫的思辨却正是法兰西民族思维的主要特征。自启蒙时代起,这样的特点就以鲜明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区别于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式的精神启蒙。
幸福观念在道德观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思想启蒙时代。启蒙时代的道德观念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当时法国人关于幸福的灵感,主要来自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的理论,即古希腊的哲学传统。启蒙时代赋予这些传统道德观念以新鲜的含义、新的热情。人们不仅在享受幸福,而且在思考幸福。启蒙时代的哲学鼓励人们作道德上的冒险,以抚慰人们在精神上的愧疚感和焦虑不安,哲学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支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