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何处为家:雪莉·哈扎德和唐纳德·基恩的书信情谊
》
售價:NT$
449.0

《
和虫虫面对面
》
售價:NT$
346.0

《
何谓明治(历史学堂)
》
售價:NT$
296.0

《
古典的别择(艺文志·古典)
》
售價:NT$
265.0

《
弱关联:在旅行中探寻检索词
》
售價:NT$
250.0

《
稷下先生(稷下学宫的历史探究,稷下先生的故事再现)
》
售價:NT$
347.0

《
我和她们不一样
》
售價:NT$
347.0
![衰而不败:在变老的路上,变得更好 [日]畑村洋太郎](//img.megbook.hk/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27/9787111777861.jpg)
《
衰而不败:在变老的路上,变得更好 [日]畑村洋太郎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在四方世界,哲学大约是古希腊人在思考“物理学之后的形而上学问题”时诞生的。此后,当苏格拉底说“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并提出“什么是正义”的问题时,哲学便成为关于人生价值和目的的伦理学问题。但自古罗马后期,基督教会建立起神学思想政治统治1000多年的中世纪,一切哲学问题都被归结为关于上帝(神)存在和证明的一套整完全否定了人自身现世存在意义及存在价值的经院哲学。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
人类真正在现实性的意义上来建立现世生活的自由王国理想,则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发展和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自由主义新文化运动或革命的产物。自由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正是其社会生活理想和文化观念形态的哲学真理问题。从文艺复兴至今的500年来,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先驱和思想代表们就真理价值的问题,也曾经历了不断批判和重建的复杂曲折过程。西方自由主义实际上经历了两个批判性构建的体系化发展时期,及后期各种对传统自山主义反思批判的“三部曲”发展。
在西方自由主义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对旧神学批判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第一个思想发展周期,最终不过是把旧神学“独断论”的宗教哲学,重新确立为一种理性形而上学的哲学宗教。这其实是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贵族建立起权贵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后,在思想文化形态上形成保守化和教条化的“新独断论”思想统治,并成为对自由思想发展的新禁铜……
|
關於作者: |
马林韬,主要论著有:《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哲学解谱》(三部曲),该“三部曲”此前曾陆续分别地出版,具体为:第一部《“第一周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对旧神学批判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二部《“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到德国古典主义哲学革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第三部《“余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对传统自由主义反思批判的思潮和学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全球化和统观论的市场经济革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超越自由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
目錄:
|
《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哲学解谱》(第一部)
前言
第一篇 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世纪回顾与哲学思考
第一章 人类自由王国的理想
第一节 “彼岸”世界归去来兮
第二节 由西方资产阶级开启的现世主义文化革命
第三节 人类自由王国的两个现代文化版本和“冷战”维的意识形态矛盾
第二章 自由主义早期的文化革命
第一节 文艺复兴
第二节 宗教改革
第三节 社会革命
第三章 自由主义文化早期的科学与形而上学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哥白尼革命”和宗教对科学的迫害
第二节 18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和思想局限
第三节 自然科学经验实证的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二元论思维
第四章 构建自由主义价值理想的哲学思维发展
第二篇 验主义哲学发展的思想脉络:从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证到主观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第五章 经验主义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六章 霍布斯机械唯物论的经验主义
第一节 机械论者的视觉:唯“物”的世界人性“恶
第二节 “利维坦”——实用哲学的权力拜物教
第七章 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二元真理观和实用政治哲学
第一节 “法”法于“天”(自然法):洛克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依托
第二节 洛克建立公民社会的政治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的安全
第三节 洛克契约论的国家学说和权力制衡的民主政治思想
第四节 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哲学体系
第五节 洛克实用哲学和二元文化观的“理性真理”和“信仰真理”
第六节 关于洛克的思想和哲学
第八章 贝克莱主观经验主义的神秘“感知论”和休谟怀疑主义的“不可知论”
第一节 存在:贝克莱主教祈求于能无限感知的上帝
第二节 休谟终结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不可知论”
……
第三篇 性主义哲学的形而上学重建:从“独断论”批判的“怀疑一切”到“决定论”、“目的论”的新独断复归
结语
参考书目
《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哲学解谱》(第二部)
《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哲学解谱》(第三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