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读懂甘肃

書城自編碼: 203540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地域文化
作者: 狄多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700718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76/38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2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售價:NT$ 347.0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NT$ 352.0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NT$ 383.0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NT$ 281.0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NT$ 306.0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NT$ 281.0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NT$ 398.0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編輯推薦:
陈小川、王旭明、孙凯、王克勤、杨锦麟、彭长城、喻国明、
师永刚等多位新闻业界、学界名流联合推荐该书。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评价该书是非常值得青年记者与学子们学习研读的一部新闻著作。某种程度上说,没有读懂甘肃,就没有读懂西部,没有读懂西部,就没有读懂中国。
內容簡介:
该书收录了从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中国青年报两代驻站记者狄多华和张鹏的新闻精品力作,大多数新闻作品在发表时即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其新闻作品饱含感情、理性、建设性。《读懂甘肃》一书分为管窥政治、青春故事、感时忧世、多难兴邦、教育之路、生态危情、文化视野7个篇章呈现,约37万字。
關於作者:
狄多华,生于1970,甘肃省民勤县人,兰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02年起任中国青年报社驻甘肃记者站记者、站长,2007年9月回京工作,现任中国青年报社发行部主任、共青团新闻中心副主任。甘肃省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兼任甘肃青联常委、中央驻甘记者联谊会副会长。

张鹏,生于1987,甘肃省陇西县人,兰州大学新闻本科。2006年大学时代进入中国青年报社甘肃记者站实习,2008年南下任南方日报机动记者,2009年9月再回甘肃,开启中国青年报驻站记者生涯。
目錄
序一 厚土文化脱胎换骨
序二 此序非序

第壹辑 管窥政治
选择甘肃,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当年同事谈温家宝:他对老同事的感情一点没变
“一把手”把办公桌搬上电视
政协委员不尽义务将被取消资格
甘肃省政府委托第三方独立评价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评估呼唤顶层设计
政府高官被点名回答尖锐提问
西部部分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
县委书记与大学生话成长成才
中医“微博问诊”背后的西部医改逻辑
甘肃省委书记为基层调研定规矩
甘肃“微博政务大厅”开张

第贰辑 青春故事
张晓: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
甘肃团组织被誉为“劳务大使”
甘肃团干部走村入户长才干
一批“愤青”踏上志愿者之路
素质拓展六学分激活一池春水
兰州石化筑巢引凤西北飞
石小东:贫困生中的“精神贵族”
“生命礼物”送给农村老人
研制中国秘方终结洋油垄断
黄土地上破解农民致富密码
于成学:“豪饮孤独”的大山义工
“80后”研究生回村创办幼儿园实践乡土教育梦

第叁辑 感时忧世
一个劳动模范的自述:“我是生生被吃穷的”
寸肃6年建不起一个科技馆
寸肃天水市两区更名引发争议
天水:经营城市为什么
淮有权监管电信计费这杆秤
谁为12年长假负责
“甘肃第一小康村”村民要求罢免“当家人”
兰州物价拒不“纠错”挑战分级管理
追踪35万元医药费风波
谁导演了追星悲剧
一个家庭命运的十年变迁
兰州公交停运风波拷问公交改革
兰州征收路桥费遭遇车主“软抵制”
兰州出租车停运事件调查
冒名顶替者坐进了县党史办
“中国第一乞丐村”真相调查
甘肃永靖:涉嫌强奸多名在校女生的“黑老大”被公诉

第肆辑 多难兴邦
11条生命能唤醒什么
别了,我的兴波兄弟

第伍辑 教育之路
第陆辑 生态危情
第柒辑 文化视野
关于这本书
內容試閱
总要有人读懂西部
张 鹏
 
“为什么要重返西部?”由广东回到甘肃工作后,不时有朋友问起我这个问题。遇到“谓我心忧者”,我的答案如出一辙:“总要有人读懂西部”。

这样的回答,多少带点高蹈的意味。“知我者”,自然知道我这是表明心迹,“不知我者”,或许意念中理解眼前这个年轻人言语轻浮,年少轻狂。

2009年秋,承师命,我离开思想活跃的广州,依依不舍地告别南方报业,重返兰州。从开始《中国青年报》驻站生涯的第一天起,我便笃定要把“读懂西部,写西部文章”这个信条作为自己安身立命所在。大脑里有这样清晰的念头,大概拜兰州大学四年求学经历所赐,这座地处西部的大学以“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而闻名天下。

还清晰地记得,离京前向恩师狄多华先生告别,老师曾告诫我说,“对你而言,驻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长跑。”

驻站日久,就愈发想起和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想起先生的话语。这些谆谆教诲,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散发出它的光芒和力量。7年前,我毛遂自荐,拜到先生门下,先生大概觉得这个年轻人尚可雕琢,遂倾囊相授。先生于我,不仅有新闻启蒙之恩,此后一直奖掖提携,我一路心存感念。
于是,有了这段薪尽火传的接力记录,持续思考,于是有了这本集子。

 这本书收纳的文章,写于2002年至2012年间,历时整好十载。不经意间,师徒两人完成了对21世纪初的甘肃10年的接力记录。这些呈现在《中国青年报》版面上的文章,从一个维度和视角,记录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变化,这片土地上人类的命运、表情以及他们的生存故事。

 业界有言,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被称为易碎品的新闻文字,拂去历史尘埃,体温尚存。甘肃之对于西部,具有现实和历史的样本意义。今天把这些文章再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如果能对当下的现实有些许的启示,成为后来人值得检索的一份档案,进而从这里读懂甘肃,那将是一种莫大的欣慰。

 对待治学,我是颇服膺于胡适先生主张的“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窃以为,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绝不仅仅是漂亮的文字、严谨的结构,最重要的一种感知底层痛感的能力,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文以载道的使命。当这种能力、情怀、使命面对社会发展进程之真问题时,一篇好的文章便应运而生了。

中国知识分子对西部的关注,从来都是与知识分子对国家安全的忧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敢自命不凡, 喝黄河水,吃甘肃面,总要为甘肃发展做贡献的。只是期冀能以记者的一己之力量,多多呈现西部现实之情势,为西部苍生多呐喊几句,唤醒社会更对西部的瞩目。
  尽管新闻人将客观奉为圭臬,但我向来主张绝对的客观并不存在,新闻的底色是感情。
 对于民勤乃至甘肃,先生的笔锋是常带感情的。这里是他的家乡,恩师生于民勤,长至12岁才离开。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最早关注民勤绿洲生态危机的一批记者。《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等文章至今读来,文字之妙、构思之巧都是可堪学习的范本。

民勤,或许也是与《中国青年报》渊源最深的一个县。新千年以降,估摸有七八位之多的中青报人踏上过这片绿洲,或用手中警醒之笔,或透过镜头,或忠实记录,或大声呐喊,为这片土地写史立传。

 驻站以来,这座沙漠边的小城也成了我对西北生态变迁的观察点。同样,甘肃会宁——一个曾盛产高考状元的县城,成了我思考西部教育的观察点。还有黄河、敦煌、《读者》,一个个发端仰或植根陇原大地的生态、教育、文化命题,成为我们师徒二人共同的关注。老师回京工作后,我心无旁骛地继续着这份观察和记录。

驻站的日子里,常常读到不少业界同仁写甘肃的文章。总有些文章令我心里不舒服,总感觉有些文章带着某种优越的情绪,对西部问题的指摘失之偏颇。倘若有人问我,是不是狭隘的家乡情结在作祟?我得老实承认,或许是有那么一点的,但并不至于影响我的理性判断。
所以,老师传承于我的,不光是记录的态度,还有赋予记录的职业精神和理性情感!

 一个开放的西部,需要来自各方仁人志士来解读。对谋求跨越发展的甘肃来说,也需要一种重新发现的目光来重新审视。如此,劣势亦可变为优势,腾挪的空间也将随之开阔。面对广袤的西部,诸君不妨多走走,多多观照一些它的历史与现实,对这片土地便会多一份厚重的情感,下笔时也就多了一份慎审。

 坚守,还是出走?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西部的人,大抵都经历过这样的内心煎熬。有段时间,我亦如是。也是在后来,我才感悟到“心不定则事难成”、“定能生慧”的道理。
先生曾言:新闻乃虔诚之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