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印度神话(从众神角度深入解读古印度的两大史诗;窥览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的神秘职责;探索诸神提婆与恶魔阿修罗的长久斗争)
》
售價:NT$
505.0

《
算法竞赛核心教程:策略与算法深度解析
》
售價:NT$
449.0

《
道不远人:近代中国的儒学与儒生
》
售價:NT$
449.0

《
深入理解PyTorch
》
售價:NT$
811.0

《
校园有戏——中小学戏剧教育实践指南
》
售價:NT$
398.0

《
资本的扩张
》
售價:NT$
367.0

《
中国古代姓氏与避讳起源(学术文库)
》
售價:NT$
500.0

《
以色列史:应许之地的现代叙事 | 看世界 | 区域国别史
》
售價:NT$
439.0
|
內容簡介: |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总共9章,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开始,到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与中国抗战胜利结束时为止,围绕苏联援华这个主题展开,既突出了主线,又开阔了视野。读这部书稿,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种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全景,随着全景一幕幕地递进,可以清晰而深入地了解抗战时期苏联为什么要对华援助、苏联对华提供了哪些援助、苏联是怎样援华的、苏联援华的效果又如何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对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的系统认识。
|
目錄:
|
序
第一章 中国局部抗战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
一 九一八事变及日本对中苏安全的威胁
二 积极推动中苏复交
三 中国局部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主权的损害
四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第二章 中国的全国抗战与《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一 日本全面侵华与苏联对中国的道义支持
二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三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 苏联对中国的贷款和物资援助
一 关于苏联援华易货贷款的数量
二 关于苏联向中国提供军用物资的数量
三 关于苏联援华物资的运输路线
四 《中苏通商条约》的签订
五 对抗战初期苏联援华的评价
第四章 苏联对中国抗战人力及技术的援助
一 苏联派遣军事顾问来华
二 抗战时期在华苏联军事顾问的历史功绩
三 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杰出战绩
四 苏联军事人员援华的历史功绩
第五章 苏联在国际会议上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一 在国际裁军会议上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二 在国联第十八次全体大会上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三 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提议对日本实行集体制裁
四 在1938~1939年举行的国联会议上支持中国抗战
第六章 共产国际、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援助与支持
一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共的关系
二 指导并促成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 指导并支持中国共产党维护、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
四 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
五 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的经费援助
第七章 《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一 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二 条约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及对民众心理的打击
三 条约对中国抗日战场的影响
四 《苏日中立条约》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第八章 苏德战争爆发与中苏关系升温
一 苏联军事人员援华的历史溯源
二 苏联援华减少的因素
三 中苏关系的升温
第九章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与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前的战争态势
二 苏联对日宣战进行远东战役
三 中国战场的大反攻作战
四 苏联从东北撤军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三)陆路运输
陆路运输是苏联运送援华物资的主要方式。这条运输线,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始,经霍尔果斯入境,再经迪化(今乌鲁木齐)到达兰州,全程约3000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的西北公路长达2700,公里。这是一条保证苏联援华物资顺利到达中国抗日前线的重要交通线。这条路线虽然抗战开始后即在使用,但需要重新修筑,。为此苏联投入了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帮助组织施工,中方则投人民工与士兵达10多万人,全路共架设了数百座桥梁,以及许多转运站、加油站、汽车修理厂和仓库,克服了众多困难。这条道路重新修筑后,成为一条“供养中国抗日力量的至关重要的命脉”。①1938年,应中国方面的要求,苏联又帮助将萨雷奥泽克到达兰州的公路延长到西安附近的咸阳。这样公路全长3750公里。@这是苏联运送援华物资的唯一陆上交通线。这条公路有相当长一段路是海拔1500~3000米的盘山路,给运输造成了很多困难。如夏天即使阴凉处的气温也仍高达50℃至60℃。1937年1月17日,从萨雷奥泽克用汽车运出了第一批援华物资。其中不仅有各种武器、弹药,而且有飞机。在运送飞机时,将机翼、尾翼、螺旋桨、备用零件和重要的材料装在车厢里,用基斯-5型汽车运,飞机机身则架在车厢上,用基斯-6型汽车运。为了防空,载运飞机的汽车队只能在较明亮的夜间行进。
为了确保将各种援华物资运抵中国,苏联方面克服了重重困难。根据苏方一份供货单附带的总说明即可略知一二。该说明指出:“汽车运输队之行程:自阿拉木图启程,按正常情况,必须随带修理车及大量汽油,每隔若干距离设站,供车辆人员在站加油、修理、休息。比如,由阿城到兰州3000公里距离,需超时147天才能到达,费时太久,不能济急。为迅速计,苏方决定增加运输车辆,共增加700辆,由阿拉木图直接驶往兰州。为此,必须将原设计之运输队作相应之改变,除修理车之外,更得增加餐车,医药车随行,并自备食宿等生活用品,人员亦需增多,约需增为1500人左右。”①
为增加这条运输线的运输量,国民政府派出了成百上千辆汽车以及骆驼和其他运输畜力到新疆,将苏联的援助物资运往内地,然后再送往前线。据统计,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的两年时间里,向中国运输军用物资的汽车超过5260辆,汽车总行程近1850万公里,在这条运输线上还有4000多名苏联人在进行运输服务工作,保证了苏联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②
当时苏联政府为了运输方便,特在哈密、迪化(今乌鲁木齐)和兰州建立了基地,援华物资经由这些基地运到川、陕,再运往国民党各部。1939年下半年起,差不多中苏两国的一切交通线在当时都因日本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而遭到封闭的情况下,苏联与中国成功地开辟了哈密-阿拉木图航线,保证了中国与苏联以及通过苏联与欧洲的经常联系,大大便利了中国抗战急需的物资供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