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NT$
1295.0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NT$
347.0

《
毕淑敏温暖四部曲 毕淑敏30年散文精华 暖心疗愈 插图典藏(套装4册)
》
售價:NT$
1220.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NT$
398.0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NT$
1010.0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NT$
347.0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NT$
653.0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NT$
388.0
|
編輯推薦: |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一朵奇葩,它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
|
內容簡介: |
千百年来,宋词经久不衰,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本书除了选取词作原典之外,还增加了大量鉴赏之言,有助于读者朋友在浅显的文字中体会词作的深层内涵,领略宋词的无尽风韵,从而再次为中华文化的精深而喝彩!
|
關於作者: |
《线装经典》编委会由几十位出版社资深编辑及策划人组成,是一支庞大而经验丰富的团队。他们在出版行业都有成功的策划经验和扎实的编辑功底,对市场中的图书有很强的把控能力,曾多次成功推出了多套市场销售极佳的丛书,在业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
目錄:
|
沿袭期
王禹偁 一四
点绛唇 感兴 一四
寇准 一五
江南春 一五
钱惟演 一六
玉楼春 一六
林逋 一七
长相思 一七
杨亿 一八
少年游 一八
柳永 一九
雨霖铃 一九
蝶恋花 二〇
八声甘州 二一
望海潮 二二
定风波 二三
鹤冲天 二四
少年游 二五
迷神引 二六
夜半乐 二七
范仲淹 二九
苏幕遮 二九
渔家傲 三〇
张先 三一
千秋岁 三一
天仙子 三二
一丛花令 三三
青门引 三四
菩萨蛮 三五
晏殊 三六
浣溪沙 三六
浣溪沙 三七
蝶恋花 三七
清平乐 三八
木兰花 三九
踏莎行 四〇
踏莎行 四一
张昪 四二
离亭燕 四二
杜安世 四三
卜算子 四三
宋祁 四四
玉楼春 四四
叶清臣 四五
贺圣朝?留别 四五
梅尧臣 四六
苏幕遮?草 四六
欧阳修 四七
采桑子 四七
踏莎行 四八
诉衷情 四九
蝶恋花 五〇
生查子?元夕 五一
浪淘沙 五一
木兰花 五二
临江仙 五三
南歌子 五四
青玉案 五五
望江南 五六
韩琦 五七
点绛唇 五七
司马光 五八
西江月 五八
李师中 五九
菩萨蛮 五九
韩缜 六〇
凤箫吟 六〇
王安石 六一
桂枝香 六一
渔家傲 六二
千秋岁引 秋景 六三
浪淘沙令 六四
章楶 六五
水龙吟 六五
王安国 六六
清平乐?春晚 六六
变革期
苏轼 六八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六八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六九
水调歌头 七〇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七一
永遇乐 七二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七三
临江仙 七四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七五
定风波 七六
贺新郎 七七
蝶恋花 春景 七八
浣溪沙 七九
西江月 八〇
满庭芳 八一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八二
浣溪沙 八三
西江月 八四
望江南 超然台作 八五
少年游 八六
行香子 过七里濑 八七
江城子 别徐州 八八
鹧鸪天 八九
阮郎归 初夏 九〇
晏几道 九一
鹧鸪天 九一
蝶恋花 九二
阮郎归 九三
临江仙 九四
张舜民 九五
卖花声 题岳阳楼 九五
王观 九六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九六
魏夫人 九七
菩萨蛮 九七
王诜 九八
忆故人 九八
李之仪 九九
卜算子 九九
谢池春 一〇〇
舒亶 一〇一
虞美人 寄公度 一〇一
朱服 一〇二
渔家傲 一〇二
黄庭坚 一〇三
水调歌头 游览 一〇三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一〇四
念奴娇 一〇五
南乡子 一〇六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 一〇七
刘弇 一〇八
清平乐 一〇八
秦观 一〇九
踏莎行 一〇九
鹊桥仙 一一〇
八六子 一一一
满庭芳 一一二
浣溪沙 一一三
减字木兰花 一一四
时彦 一一五
青门饮 寄宠人 一一五
赵令畤 一一六
菩萨蛮 一一六
蝶恋花 一一七
贺铸 一一八
鹧鸪天 一一八
青玉案 一一九
踏莎行 一二〇
石州慢 一二一
感皇恩 一二二
减字浣溪沙 一二三
天门谣 登采石峨眉亭 一二三
仲殊 一二五
南柯子 忆旧 一二五
晁补之 一二六
洞仙歌 泗州中秋作 一二六
水龙吟 次歆林圣予《惜春》 一二七
忆少年 别历下 一二八
张耒 一二九
秋蕊香 一二九
风流子 一三〇
周邦彦 一三一
苏幕遮 一三一
琐窗寒 一三二
蝶恋花 一三三
瑞龙吟 一三四
花犯 一三五
夜游宫 一三七
解连环 一三七
尉迟杯 一三九
关河令 一四〇
西河 金陵怀古 一四〇
李廌 一四二
虞美人 一四二
谢逸 一四三
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一四三
晁冲之 一四四
临江仙 一四四
汉宫春 梅 一四五
司马槱 一四六
黄金缕 一四六
谢克家 一四七
忆君王 一四七
李重元 一四八
忆王孙 春词 一四八
汪藻 一四九
点绛唇 一四九
王安中 一五〇
蝶恋花 一五〇
叶梦得 一五一
贺新郎 一五一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一五二
水调歌头 一五三
秦湛 一五四
卜算子 春情 一五四
过渡期
朱敦儒 一五六
相见欢 一五六
鹧鸪天 西都作 一五七
陈克 一五八
临江仙 一五八
廖世美 一五九
好事近 夕景 一五九
周紫芝 一六〇
踏莎行 一六〇
鹧鸪天 一六一
李纲 一六二
六幺令 一六二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 一六三
李清照 一六五
点绛唇 一六五
如梦令 一六六
声声慢 一六七
孤雁儿 一六八
一剪梅 一六九
添字丑奴儿 一七〇
念奴娇 一七一
如梦令 一七二
武陵春 一七二
醉花阴 一七四
赵鼎 一七五
满江红 一七五
点绛唇 春愁 一七六
吕本中 一七七
采桑子 一七七
蔡伸 一七八
苏武慢 一七八
柳梢青 一七九
王以宁 一八〇
水调歌头 呈汉阳使君 一八〇
陈与义 一八一
临江仙 一八一
临江仙 一八二
张元干 一八三
石州慢 一八三
菩萨蛮 一八四
兰陵王 春恨 一八五
贺新郎 一八六
满江红 一八八
点绛唇 一八九
水调歌头 追和 一九〇
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 一九一
吕渭老 一九三
薄幸 一九三
王之道 一九四
如梦令 一九四
朱翌 一九五
点绛唇 雪中看西湖梅花作 一九五
岳飞 一九六
满江红 一九六
小重山 一九七
孙道绚 一九八
滴滴金 一九八
康与之 一九九
菩萨蛮 金陵怀古 一九九
曾觌 二〇〇
金人捧露盘 二〇〇
赵彦端 二〇一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二〇一
曹冠 二〇二
念奴娇 二〇二
韩元吉 二〇四
好事近 二〇四
六州歌头 桃花 二〇五
朱淑真 二〇七
谒金门 春半 二〇七
蝶恋花 送春 二〇八
袁去华 二〇九
水调歌头 定王台 二〇九
中兴期
陆游 二一二
卜算子 咏梅 二一二
水调歌头 多景楼 二一三
鹧鸪天 二一四
鹊桥仙 二一五
临江仙 离果州作 二一六
秋波媚 二一七
渔家傲 寄仲高 二一八
钗头凤 二一九
南乡子 二二〇
诉衷情 二二一
谢池春 二二二
唐婉 二二三
钗头凤 二二三
范成大 二二四
秦楼月 二二四
水调歌头 二二五
鹊桥仙 七夕 二二六
霜天晓角 梅 二二七
眼儿媚 二二八
杨万里 二二九
好事近 二二九
昭君怨 咏荷上雨 二三〇
朱熹 二三一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二三一
严蕊 二三二
卜算子 二三二
张孝祥 二三三
念奴娇 二三三
木兰花慢 二三四
念奴娇 过洞庭 二三五
李处全 二三七
水调歌头 冒大风渡沙子 二三七
赵长卿 二三八
阮郎归 客中见梅 二三八
辛弃疾 二三九
摸鱼儿 二三九
清平乐 二四〇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二四一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二四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四三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二四四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二四五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四六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二四七
贺新郎 二四八
虞美人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二四九
祝英台近 晚春 二五〇
鹧鸪天 送人 二五二
汉宫春 立春 二五三
清平乐 村居 二五四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二五四
水调歌头 二五六
青玉案 元夕 二五七
满江红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二五八
太常引 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二五九
鹊桥仙 己酉山行书所见 二六〇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二六一
程垓 二六二
酷相思 二六二
卜算子 二六三
石孝友 二六四
眼儿媚 二六四
陈亮 二六五
水龙吟 春恨 二六五
念奴娇 登多景楼 二六六
杨炎正 二六七
水调歌头 二六七
刘过 二六八
沁园春 二六八
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 二六九
六州歌头 题岳鄂王庙 二七〇
姜夔 二七二
扬州慢 二七二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二七三
齐天乐 二七四
淡黄柳 二七五
念奴娇 二七七
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二七八
暗香 二七九
疏影 二八〇
长亭怨慢 二八一
踏莎行 二八三
刘仙伦 二八四
念奴娇 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二八四
虞美人 题吴江 二八五
俞国宝 二八七
风入松 二八七
戴复古 二八八
洞仙歌 二八八
满江红 赤壁怀古 二八九
望江南 二九〇
衰微期
史达祖 二九二
绮罗香 春雨 二九二
八归 二九三
东风第一枝 咏春雪 二九四
喜迁莺 二九五
高观国 二九七
金人捧露盘 水仙花 二九七
少年游 草 二九八
卢祖皋 二九九
江城子 二九九
黄机 三〇〇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 三〇〇
刘克庄 三〇一
一剪梅 三〇一
贺新郎 三〇二
昭君怨 牡丹 三〇三
长相思 惜梅 三〇四
沁园春 梦孚若 三〇五
忆秦娥 三〇六
虞美人 席上闻歌有感 三〇七
赵以夫 三〇九
扬州慢 三〇九
李好古 三一一
江城子 三一一
吴潜 三一二
满江红 豫章滕王阁 三一二
鹊桥仙 三一三
黄孝迈 三一四
湘春夜月 三一四
方岳 三一五
水调歌头 平山堂用东坡韵 三一五
吴文英 三一六
浣溪沙 三一六
风入松 三一七
高阳台 落梅 三一七
八声甘州 三一九
李彭老 三二〇
浣溪沙 题草窗词 三二〇
陈人杰 三二一
沁园春 丁酉岁感事 三二一
沁园春 三二二
王沂孙 三二四
眉妩 新月 三二四
水龙吟 落叶 三二五
高阳台 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三二六
刘辰翁 三二八
兰陵王 丙子送春 三二八
柳梢青 春感 三二九
摸鱼儿 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三三〇
周密 三三二
瑶花慢 三三二
闻鹊喜 吴山观涛 三三三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 三三四
文天祥 三三六
沁园春 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三三六
蒋捷 三三七
女冠子 元夕 三三七
虞美人 听雨 三三八
张炎 三三九
长亭怨 旧居有感 三三九
思佳客 题周草窗《武林旧事》
三四〇
李曾伯 三四一
青玉案 癸未道间 三四一
齐天乐 蝉 三四二
西江月 新秋写兴 三四三
南浦 春水 三四四
解连环 孤雁 三四五
蝶恋花 三四七
刘一止 三四八
喜迁莺 晓行 三四八
李石 三四九
临江仙 佳人 三四九
苏庠 三五〇
菩萨蛮 宜兴作 三五〇
毛滂 三五一
惜分飞 三五一
|
內容試閱:
|
林逋
林逋(967─1028),字君复,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他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在江淮一带游荡,后来归隐于杭州西湖,单身一人,种梅养鸟,超然物外,陶然自乐,被人们叫做“梅妻鹤子”。他为人狂放不羁,安贫乐道,苏东坡赞其曰:“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书林逋诗后》)他《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不可多得的佳句。其词今存三首。
长相思
【原文】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译文】
青青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仿佛在迎送江上往来的船只,它们看似殷勤有情,却哪知道别人的离情别绪呢?
离别的人双双热泪盈眶,同心结还没有结成就要分开。钱塘江的潮水已涨到与堤岸相平了,催着兰舟早早出发。
【鉴赏】
本词拟一女子与情人诀别的情景,运用《诗经》中回环咏唱的手法,抒发了主人公因情人远去而生的悲愁情绪。
上片前两句起兴,连用两个“青”字,鲜活地勾画出钱塘江一带山朗水润的优美景色。随后的句子以山拟人,用两岸青山迎送往返的行舟暗寓自己与爱人的情意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可是事与愿违,作者词锋一转,问青山可知离别的愁怨,用青山衬离人,恨意更浓,一语道破水边送别的主题。
下片写情:情人惜别,自然是缠绵哀怨,泪眼沾襟。写痛亦是写爱,没有爱,又怎会有痛?由此足见两人的真情。“同心结”是古人用丝绸带打的一种结,因其呈心形,故名,是当时男女用于定情的信物。而“结未成”意味着虽然他们情意深厚,但由于横来的变故,却不得不分开,含恨离别,再见难期。
本词语言直白却有内涵,重章叠字,显得玲珑秀丽、蓄意深沉;句法上每句都用韵,连贯呼应,让人充分感受到词中女子缠绵的情意,回味无穷。
【宋词地图】
吴山:杭州著名风景区,连接钱塘江和西湖。因春秋时期属于吴国而得名。
越山:和吴山相对,地处杭州钱塘江南岸。因春秋时期属于越国而得名。
杨亿
杨亿(974─1020),字大年,祖籍浦城(今属福建)。他很小就以才名世,宋太宗亲自召其殿试,封秘书省正字,后追进士及第,官至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先后担任过知制诰、工部侍郎、翰林学士。他与刘筠、钱惟演等都是好友,常交游唱和,是“西昆体”的代表诗人之一。杨亿卒于天禧四年(1020),时年四十七岁,谥号文。他作有《武夷新集》二十卷,词只有《少年游》一首流传后世。
少年游
【原文】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
的的:古时女子的一种装饰。
【译文】
江南早春时节,层云惨淡,水面烟雾蒙蒙,村前漫天飞雪。梅岭上梅花怒放,折下一枝,寄给千里之外的不归人。
当年,寿阳公主额上的梅花妆精致高雅,衬托出她天生丽质、冰清玉洁。可是风雨无情,致使落英缤纷。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耳边还传来幽怨的笛声,令人痛断肝肠。
【鉴赏】
这是一首写梅的词。词中描写了凌霜傲雪的梅花,暗寄了作者对风雨人生的感慨,体现出其高洁的品格。
作者一开始就突出了梅花的姿态:早春的江南,万物尚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率先迎雪开放。这里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水和云衬托梅花的傲然开放,描其形,现其神。下面紧接着写由梅花引发的联想:如此高洁的梅花,何不寄给远方的亲人?到这里,主人公的情感已经不止限于对梅花的喜爱了。
下片着力写梅花的艳丽以及由此引起的感伤。唐人韩鄂在《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中记载: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一次在含章殿的屋檐下休息,一片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花瓣的印痕去除不掉。作者在词中化用这个典故,描绘出梅花的冰姿玉态,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质。随后,作者笔意直转,道出了风雨无情。“又”字由花及人,分明是作者想到了自己的风雨人生,“等闲”两字更表达了自己的清白无辜。最后一句落于抒情,蕴藉深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