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NT$
745.0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NT$
449.0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NT$
230.0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398.0

《
雪的练习生
》
售價:NT$
347.0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NT$
398.0

《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16.0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精选集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马建春编著的《多元视阈中的河湟--族群互动文化认同与地缘关系》的主要心力用于探索宏观的、全局性的河湟族群体系与文化,并通过许多具体个案从河湟族群关系人手,探讨河湟地区族群构成与发展的整体演进脉络,解释各族群文化发展殊途的诸因素,考察河湟族群历史成为中国历史重要部分的过程。研究将社会人类学中的功能论、结构论、文化论等诸多概念引入河湟族群问题的讨论中,从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多维视角,探讨河湟族群关系的形态、传承、内涵、价值和原则等,并将河湟族群关系的建立拓展到其与地缘文化的关系中,为具有异质文化的不同族群的和睦共处寻求理论支持。
|
內容簡介: |
河湟地区,一个有人类活动以来即属多族群生息、繁衍的区域,是中国十分重要的地缘多元性典型区域之一。马建春编著的《多元视阈中的河湟--族群互动文化认同与地缘关系》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理论方法,将河湟地区古今族群置于一个整体文化范围,从地域多元化的生成、社会组织的多样、族群交融的历程、生态经济链的形成、族际语言的借用,以及区域宗教结构、民俗形态、内部互动机制等方面,对区域内由此引发的多重认同与文化差异进行了系统探讨。《多元视阈中的河湟--族群互动文化认同与地缘关系》中反映了河湟区域多族群社会文化风貌,揭示了其文化特质以及对地缘内部族群的深远影响。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河湟地域的“边缘”意义和象征
一华夏视阈下的河湟
二“中心”与“边缘”之释读
三多元结构与地缘特征
第二章 “河湟”:区域空间与文化符号
一时空概念:众说歧出的“河湟”
二多元表象:地缘文化属性
三物化象征:区域符号的多重呈现
第三章 族群多元的生成及历史建构
一多元族群结构:“与生俱来”的特征
二地域政治建构:部族政权与地方割据
三乱世流移:族群人口之外徙
第四章 地缘组织的多样结构
一部族制:持久的组织形式
二土司制:地方统治的重要补充
三郡县卫所:国家权力的地方介入
四僧纲、乡约与族群控制
第五章 族群交融历程:重构与整合
一政治强势下的族群重构与衍化
二文化重组与族群整合
第六章 族群经济类型与区域经济链
一以牧为生:草原经济类型的延续
二农耕为本:区域主要经济形态
三手工副业:农牧生民的辅助经济
四市镇与马帮:区域经济链之重要环节
第七章 语言形态与族群交流
一多语族形态的生成与联系
二汉语方言与族群语言的互补
三族际语言的互动与借用
第八章 宗教多元结构与族群分类
一安多黄教“圣地”中心
二藏传佛教族际信仰认同
三中国“小麦加”——河州
四穆斯林诸族群的相互认同
五河湟“番地”的观音、老君与城隍
六“西番”“回夷”与汉人庙会
第九章 河湟地缘民俗形态的“同”与“异”
一乡缘风土:民俗形态的区域辐射
二族际差异:“相邻不同俗”
三族内异同:“同族不同风”
第十章 区域内部互动机制:社会与文化塑造
一社会互动与文化要素
二族群中心与外围的关系
三族群文化的内部层次和主支关系
第十一章 地缘族群构成之文化解读
一基本条件:文化整合
二重要基础:语言特征
三族群认同之强化:聚居格局
四族群发展之常态:族际融合
五河湟族群构成的启示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