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温病类证论治
》
售價:NT$
1163.0

《
海上墨林:大师眼中的海派画家
》
售價:NT$
449.0

《
赌注:海难、叛变和谋杀的故事
》
售價:NT$
352.0

《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与运维 杨铨 黄洁
》
售價:NT$
356.0

《
战争与史学家:李维历史书写中的汉尼拔战争
》
售價:NT$
296.0

《
低卡料理,30天神奇变瘦
》
售價:NT$
305.0

《
古韵新声
》
售價:NT$
8568.0

《
常见中药炮制品在方剂中的选用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任治俊编著的《区域分工与经济发展--未完的读书笔记1996-2000》共分十二章分别是:邓小平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理论、区域分工的经济本质、区域分工的逻辑结构、区域分工的空间特征、导论、分工与区域分工及其意义、区域分工理论文献概述、区域分工的形成条件与实现模式、区域分工与中国经济区域划分、区域分工与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分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分工与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容。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区域分工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
|
目錄:
|
序篇 思想渊源笔记
1 邓小平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理论
1.1 产业结构理论
1.2 生产力布局理论
1. 3 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及其改进
前篇 前期预研札记
2 区域分工的经济本质
2.1 区域分工的重新界定
2.2 区域分工的若干要素
2. 3 区域分工的基本内涵
2.4 区域分工的经济本质
3 区域分工的逻辑结构
3.1 区域分工的逻辑结构
3.2 企业之间的分工
3.3 行业之间的分工
3.4 产业之间的分工
3.5 城镇之间的分工
3.6 网络之间的分工
3.7 区域之间的分工
4 区域分工的空间特征
4.1 世界经济的空间特征及其启示.
4.2 区际化
4.3 网络化
4.4 多元化
4.5 制度化
4.6 国际化
4.7全球化
正篇 区域分工学记
5 导论
5.1 研究主题的基本考虑
5.2 研究结构及主要内容
5.3 主要创新点
6 分工与区域分工及其意义
6.1 分 工
6.2 区域分工
6.3 区域分工的进一步讨论
6.4 分工、区域分工与经济发展
7 区域分工理论文献概述
7.1 一般分工论
7.2 区域分工论
7. 3 区域分工研究在中国
8 区域分工的形成条件与实现模式
8.1 区域分工的形成条件
8.2 区域分工的形成机制
8.3 区域分工的目标模式及分类
8.4 区域分工模式的选择及约束
9 区域分工与中国经济区域划分
9.1 经济区域、经济区划与区域分工
9.2 经济区域划分的类型、基础和原则
9.3 中国经济区域的历史演变
9.4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的过渡方案
10 区域分工与地区特色经济发展
10.1 区域分工、区域经济与区域市场
10.2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10.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优质化和高级化
10.4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分析
11 区域分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1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11.2 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由来
11. 3 区域分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11.4 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策略选择
12 区域分工与国家宏观调控
12.1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
12.2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及其选择
12.3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