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39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2030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296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203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653
 
  《 
			政策与对策 宋代政治史探索 大沨丛书009
			》
 售價:HK$ 
			439
 
  《 
			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
			》
 售價:HK$ 
			551
 
 
 | 
         
          | 內容簡介: |   
          | 《中国文化创新理论研究丛书: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主要内容包括: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研究的缘起、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内涵、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意义、艺术管理研究、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学科关系、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艺术表演团体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方法、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艺术表演团体的类型等。 |  
         
          | 關於作者: |   
          | 傅才武,196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终审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文化馆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近5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委托的大型文化政策研究课题近30项,提交的多项政策研究报告被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采用,出版各类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50多篇。 陈庚,1982年生,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后。主要从事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政策与路径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文化部、财政部、湖北省文化厅委托项目10余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化产业、文化体制论文10余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  
         
          | 目錄: |   
          | 绪论 一、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研究的缘起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内涵
 (三)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一)艺术管理研究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三、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一)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学科关系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四、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艺术表演团体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概论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和类型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
 (二)艺术表演团体的类型
 二、艺术表演团体的属性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社会基础:公共领域、公共性、公共物品
 (二)艺术公共权力的实现方式与艺术表演团体的属性定位
 (三)艺术表演团体的属性判断与角色定位
 第二章古代和近代表演艺术组织的发展和演变
 一、古代艺术市场的形成与戏班的出现
 (一)宋元以降中国城市初级艺术市场的形成
 (二)早期戏班的经营方式
 (三)政府对艺术组织的管理
 二、清代中期以后艺术行业组织的发展
 (一)清代戏曲艺术市场的繁荣
 (二)戏班的市场经营方式
 三、近代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环境与竞争态势
 (一)近代社会的艺术团体的生存环境
 (二)近代以来艺术团体新型竞争关系的确立
 (三)传统戏班管理模式的定型
 第三章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起源和确立
 一、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起源
 (一)外部导向:苏联文化模式的示范效应
 (二)内部成长: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延伸
 二、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确立
 (一)“五五”戏改
 (二)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确立
 三、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特点及中外对比
 (一)新中国艺术管理体制的特点
 (二)中外艺术管理体制的差异及其启示
 第四章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模式改革
 一、我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历史起点
 (一)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历史起点
 (二)传统艺术体制的困境
 二、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分析
 (一)改革领导力量的形成
 ……
 第五章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一般性流程
 第六章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特殊性
 第七章现代科技与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发展趋势
 第八章国外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概略
 |  
         
          | 內容試閱: |   
          |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和类型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
 “艺术表演团体”是一个社会艺术组织的专有名词,是现代语境中对戏曲、曲艺等艺术组织的称谓,对应于古代的“戏班”。从“戏班”到“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转变,是一个古今演变的过程。戏班发展到近现代,其组织方式、组织程度都日益成熟和完备,实现称谓的转变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戏曲界的“戏改”之际。以1951年5月5日《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为标志和指导方针的戏曲改革,是我国旧戏曲组织向新式戏曲组织转变的一个标杆,它实现了戏曲在内容上、组织管理体制上、人员管理上的创新。伴随着这一个过程,中国戏曲组织的称谓也实现了转轨,即由“戏班”变为“艺术表演团体”。直至1954年1月12日,我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刊载的《中央文化部一九五三年工作报告》中,正式出现了“艺术表演团体”一词。①随后,“艺术表演团体”作为一个广泛接受的概念逐渐使用开来。
 作为一个概念,艺术表演团体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结社组织。按照辞海的释义,表演艺术,是一个艺术分类语,指必须经过表演而完成的艺术,如: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②因此,表演艺术是一种行为艺术,以演员的身体语言为主要载体,展示艺术魅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