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3050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806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306
 
  《 
			牙齿磨损 第3版
			》
 售價:HK$ 
			1520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653
 
  《 
			汉服怎么做
			》
 售價:HK$ 
			500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459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454
 
 
 | 
         
          | 內容簡介: |   
          |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研究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及历史演进的基本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采用文本解读和史论结合的方法,着重探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基本内容、主要方法和当代价值。 |  
         
          | 關於作者: |   
          | 杨文圣,男,1972年5月出生于河北滦南。1996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多年师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学术带头人杨谦教授,2011年获南开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社会形态嬗变与人的发展进程研究》(合著)、《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史学理论研究》、《社会科学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或者参与省部级课题9项。 |  
         
          | 目錄: |   
          |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成果
 二 国内研究成果
 三 研究的展望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 主要研究方法
 三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萌发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理论渊源
 一 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历史观
 二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历史观
 三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
 第二节 《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社会分期思想的萌生
 一 《博士论文》时期自然主导的社会与精神主导的社会的划分
 二 《莱茵报》时期不自由世界和自由世界的区分
 第三节 克罗茨纳赫和《德法年鉴》时期社会形态思想的初步阐述
 一 克罗茨纳赫时期对社会形态思想的探寻
 二 《德法年鉴》时期对人的解放分期的阐述
 第四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发展三大形态思想的初探
 一 人的本质未异化的社会
 二 人的本质异化的社会
 三 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社会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创立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社会形态理论的确立
 一 “社会形态 (社会形式)”范畴的首次提出
 二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社会形态理论奠定了基石
 三 四种所有制形态与“无产阶级的占有制”形态的界划
 四 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的初构
 第二节 社会形态演进与结构的科学阐述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科学表述
 二 “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的科学表达
 三 “社会机体”和“社会”概念的确立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凸显了社会形态理论的主旨
 一 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
 二 社会形态理论核心任务的阐释
 三 社会形态理论主旨的凸显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系统化
 第一节 所有制的各种原始形式的详尽阐述
 一 学界对三种所有制原始形式间关系的纷争
 二 三种所有制原始形式的特性与共性
 三 三种所有制原始形式间关系的解读
 第二节 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的经典表达
 一 “亚细亚的”生产方式的界定
 二 “古代的”生产方式的辨析
 三 “封建的”生产方式的解析
 四 四种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关系
 第三节 人的发展三大形态理论的全面阐释
 一 三大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
 二 人的依赖的最初社会形态
 三 物的依赖的第二大社会形态
 四 个人全面发展的第三大社会形态
 第四节 生产力社会形态理论的全面论证
 一 学界关于生产力社会形态的纷争
 二 生产力社会形态思想的科学表达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 马克思晚年着力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缘由
 一 马克思晚年研究的主要视阈
 二 马克思晚年着力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缘起
 第二节 原始氏族社会的深入研究
 一 史前时期社会组织基本单位的揭示
 二 史前时期社会结构的实证考察
 三 原始社会发展演变的探究
 第三节 俄国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一 东方资本主义化思想及其转变
 二 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前提
 第六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
 第一节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界定
 二 “社会形态”与“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多维度的社会形态划分理论
 二 似自然史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
 三 有机的社会形态结构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要方法
 一 “人体解剖”的方法
 二 “猴体解剖”的方法
 第七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社会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一 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二 社会形态理论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 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引领作用
 一 社会主义合法性的反思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界定
 三 对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整合的引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