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哈布斯堡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和18世纪欧洲的权力博弈(王权与革命交织的时代,哈布斯堡家族四位权势女性的治国、磨难与沉浮)
》
售價:NT$
653.0

《
首发经济:重塑商业生态与消费未来
》
售價:NT$
301.0

《
中国国家地理 美丽的地球·生命交响(全6册)
》
售價:NT$
2897.0

《
前世今生:穿越时空的灵魂伴侣
》
售價:NT$
301.0

《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售價:NT$
296.0

《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售價:NT$
449.0

《
货币与政府
》
售價:NT$
602.0

《
昨日今朝(网络原名:今朝欢愉)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新闻暗规则互联网并未改变的一切》作者王学锋着眼于发现一个真实的新闻业:充满利益角逐,不断在生存、利润、关系、娱乐和自身能力漩涡中打转的复杂系统。书稿试图揭示公司化经营、广告主导、二次销售模式这些现代新闻业的基本要素,在塑造了它一百多年来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构成其内生的悖论,使新闻业的巨大泡沫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暗规则:新闻内容的娱乐化与小报化;新闻框架的广告导向与资本导向;新闻组织的跨国经营与全球垄断;不可避免的新闻权力共生关系;刻板存在的编辑部神话与偏见。
|
內容簡介: |
《新闻暗规则:互联网并未改变一切》主要收录了成为娱乐的战争:现代版“狮子吞食基督徒”、成为娱乐的恐怖主义:戏剧性的坏消息、娱乐化大选:从“快船丑闻”到“陈光诚事件”、新闻娱乐化已成世界现象:宠物战胜人、现实社会伤害:娱乐度最高,公众知晓度最差等内容。
|
關於作者: |
王学锋,媒体从业者,现为《北京晚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长期关注中国互联网发展和媒介变迁进程,著有《谁来网络中国》,合著有《烧.com》。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师从郭庆光教授。先后在英国、美国进行媒介比较研究,致力于发现中国在内的现代新闻业真实规则。
|
目錄:
|
序
前言微博真的改变了我们?
第一章 网络凶猛,新闻业的死与生
一金融危机揭开了谁的纱布 “报业公司现在做的,就是让报纸内容更少、更难看、更没有用”
二新闻的末路还是新闻公司的末路“CNN并不比福克斯新闻更值得信任”
三新闻公司的衰落从走向华尔街开始“现在只不过是给僵尸标上标签罢了”
四受伤害的新闻,受伤害的社会
“美国人每天看到快餐新闻、明星丑闻、奇闻逸事,却看不到那些使我们警醒、使政府受到监督的真正新闻”
第二章新闻?对不起,只有娱乐
一娱乐化:贴上麦当劳商标和迪士尼标签
二 以MTV的方式传递新闻,用新闻的内容生产MTV
三报纸的小报化:从刺激性新闻到敏感主义
四 电视的CNN化与福克斯化:栩栩如生的墙纸
五成为娱乐的战争:现代版“狮子吞食基督徒”
六成为娱乐的恐怖主义:戏剧性的坏消息
七娱乐化大选:从“快船丑闻”到“陈光诚事件”
八新闻娱乐化已成世界现象:宠物战胜人
九现实社会伤害:娱乐度最高,公众知晓度最差
十长期社会后果:“影像社会”,现有价值的赞美诗
第三章寄生在广告上的新闻
一更多的公关专家,更少的新闻记者
二想了解真实社会?先要过“相关人士”之手
三来自广告的压力:生意是生意,报道也是生意
四当广告模式在数字世界里失效
第四章新闻公司?金融公司!
一全球新闻业大玩家
二新闻黑帮:掌握全球新闻业的那几个人
三金融黑洞
四媒体金融危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第五章被政治绑架还是绑架政治?
一被政治绑架的媒体
二绑架政治:偏见也是“新闻生产力”
三 “丰富多彩”的偏见世界
第六章飘满“神话与偏见”的编辑部
一新闻,对真实世界的“叠加”
二当代最大神话——“反恐战争”如何叠加形成
三神话角色早已确定
四编辑部偏见:人总要分三六九等
五 网络能打破编辑部神话与偏见吗
……
第七章规则还是变了——来自数字化的提问
第八章超越暗规则?让新闻回到小酒馆
第九章回到中国:为了一个令所有人骄傲的新闻业
笔记关于未来,他们说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政治领域,所有的大媒体集团在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入侵巴拿马等事件上的表现,只能用“可怜”来形容,它们没能向美国公众提供关于战争的真实情况,就像当年的越战一样。
之后的伊拉克战争也是如此。
在社会领域,大媒体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反对进行医疗改革,因为那会影响到它们重要的广告客户——保险公司的利益。后者也是华尔街上金融大亨们的朋友。
在经济领域,美国主流媒体在网络泡沫、房产泡沫、金融泡沫中都扮演着“鼓吹者”的角色,直到2011年,CNN的报道仍在说:华尔街在华盛顿(政府)的改革中将受益——这也反映了股东们的想法。
在全球认知方面,研究显示,尽管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绝大多数美国人很少走出北美大陆,他们只是通过媒体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像“二战”前美国被形容为孤岛一样,现在的美国,仍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曾经在ABC和NBC担任世界新闻主编的加里克?特利(Garrick
Utley)在讲述为什么电视网持续地减少国际新闻节目和预算时说:这些执行官们认为,外国新闻实在太遥远,引不起普通观众的兴趣。
甚至在小布什政府连续发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后,美国人也并不真正知道,中东国家的人民是如何仇视美国人,他们从自己的电视屏幕、报纸广播中听不到这些真实的声音。在美国国内,只是在新奥尔良飓风后,人们才发现,这么多年来,美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落后于许多后起国家。
资深电视媒体人珍妮?杰克逊(Janine
Jackson)坦言:下,把整个国家引向了战争;追逐经济泡沫,而没能发现它清晰可见的破灭结局;当美国社会人权一次次被限制和挤压时,它并没有提出警告……
好日子坏日子都要裁员减薪
从利润角度看,2011年,报业公司的日子要比上一年好过:运营成本明显降低,从而使收支报表呈现为正。
作为赢利能力最强的报业集团,甘乃特集团在2011年的收入超过支出8个百分点,另一家报业连锁企业麦克拉奇公司则宣布有4.3%的盈利,相对而言,纽约时报公司亏损了一个百分点。从整个产业层面衡量,皮尤中心估计,将有5%的收支顺差。
如何看待这个收支结果?一些专家指出,这主要是成本压缩和减少新业务投资造成的。相反,另外一些公司虽然财务表不好看,但真正的发展前景却更好些。比如华盛顿邮报公司旗下的报业虽然在2011年都是持平或者略有亏损,但没有额外的负债,同时,它将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投资发展新业务,以获得新的利润来源。相比之下,麦克拉奇公司这样的上市报团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近年来一直在拼命压低成本、减少债务负担,从而使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黯淡。
来自华尔街的压力更大。2011年,绝大多数报业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了10%—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