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199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347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454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250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194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39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500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星云大师最新著作!
 *开示大众如何培养因缘,组合各方力量,获得人间大成就。
 *两岸知名学者于丹、钱文忠,蒋勋,知名媒体人陈文茜,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倾情推荐!
 *《成就的秘诀》不仅是个人的处世哲学,更是组织、企业永续经营的法门,让星云大师带领你开展生命的无限潜能,悟得、过得、证得「无所住的自在人生」,一起在人间大成就。
           | 
         
       
      
      
      
      
         
          | 內容簡介: | 
         
         
           
            星云大师认为,培养因缘,是人生成功最大的秘诀。
 世上真正的成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每天一砖一瓦扎实做起。只要以一颗大自在的心,组合各方力量,就能发挥生命的无限潜能,获得人间大成就。
 大师开示众生:
 经营人情不经营利益。
 经营分享不经营个人。
 经营善友不经营钱财。
 经营知足不经营五欲。
           | 
         
       
      
      
      
         
          | 關於作者: | 
         
         
           
            星云大师
 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长、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荣誉会长。201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大师著作等身,并译成英、德、日、韩、西、葡等十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 
         
       
      
      
      
         
          | 目錄: 
           | 
         
         
           
            成就:波罗蜜
 重新认识世间的价值
 组织的成就:同体共生
 佛教的成就:波罗蜜多
 秘诀:般若
 什么是般若
 如何实践般若
 人的无限潜能
 金刚:断除一切烦恼
 金刚就是般若
 真空才能妙有
 无相布施:无限的功德
 世事都是短暂聚合的因缘
 无相与有相
 财布施
 无畏布施
 法布施
 人人皆能布施
 无我度生:无上的慈悲
 “我”在哪里
 一念慈悲,吉祥圆满
 没有不能度化的人,没有不能完成的事
 发心当下,无限可能
 无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清净自在的心
 死囚顶油,全神贯注
 心在何处
 时间管理
 权位无住
 死生自在
 无得而修:真实的获得
 无得,但不否定修行的得
 不惊、不怖、不畏
 坚实心如金刚
 处处是菩提道场
 佛在人间,人成即佛成
 附 录
 附录一 关于《金刚经》的“四句偈”
 附录二 《金刚经》原典与白话译释
           | 
         
       
      
      
      
         
          | 內容試閱: 
           | 
         
         
           
            般若如何内心本具?如何能开悟见性?不依靠圣水、符咒或是上师的灌顶加持,要打破内在的黑暗执迷,一切都要靠自己,别人代替你不得!
 智闲参访沩山禅师,沩山禅师问道:“听说你在百丈禅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是真的吗?”
 智闲答言:“惭愧!”
 沩山禅师:“这不过是世间上聪明的辩解,对了生脱死,毫无帮助,现在我问你,什么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智闲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沉思许久,请示道:
 “请禅师慈悲为我解说。”
 沩山禅师:“我知道的,我若为你说破,你将来真正开悟时会骂我。”
 我们学佛,如果只是追求胜境感应,贪得上师指点,为我们免难消灾,就错用心机了。我们若是只旁观别人锻炼身体,自己是不会强壮敏捷的。工作的专业需要系统化的练习,我们想要解悟慧命,又何尝能够轻慢贪懒?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行脚参学,途中,宗圆不能忍受跋山涉水的疲困,三番两次闹着要回去。
 道谦就安慰他说:“我们发心来参学,现在半途而废实在可惜。我知道你很倦累,那么从今以后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代劳,只是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宗圆问道:“哪五件事呢?”
 道谦笑答:“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道谦的话,宗圆终于领悟,不止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本来,别人就真是没有办法代替我活着,想要参透慧命,又怎能起依赖的怠惰心?
 有些人即使信仰佛教多年、深入经藏,能够把佛书中的道理说一大堆,但是,在生活中无法落实,是非得失不能放下,这样就不能契合《金刚经》的旨趣。如果将佛教与生活分开,离开生活就没有“般若”,也就无法了解“空”。
 有一个商人,平时信佛,只是脾气暴躁,生气时,常常口不择言叱骂自己的母亲。有一天他到庙里去烧香,看到观世音菩萨那么庄严美好,心里想: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我如果能亲自见到,请菩萨帮忙我生意兴隆、做事顺利,一定可以赚更多的钱。于是他向住持和尚请求。
 “法师啊!我要怎么能见到观世音呢?”
 住持和尚为了度化他的痴迷,就对他说:“你回家去!如果看到衣服穿反了,鞋子套错边那个人,就是观世音菩萨,他是有求必应!”
 商人欢天喜地赶路回家,一路上并没有见到法师所说的菩萨,心里正气愤法师骗他,回到家大力地敲门。母亲听到急促的叫门声,又急又怕地来开门,结果衣服、鞋子都穿反了。
 打开门,商人一见母亲的样子,不就是法师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吗?他恍然悔悟,身边的母亲,用血乳哺育他,一生终老殷勤地照料他,不就是有求必应的菩萨吗?商人自此痛改前非,恭敬孝养母亲颐养天年。
 并非在诵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时才有般若,也不是一定要闭关当中才有般若,般若在平淡无奇的吃饭穿衣之中,在平常待人接物处世之中。
 龙潭崇信参访天皇道悟禅师,一住就是20年,但他始终认为没有得到一点佛法,于是就去告假离山。
 天皇禅师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呢?”
 龙潭回答说:“我要去参访佛法。”
 “这里就有佛法了,你还要到哪里去参访呢?”
 “我来了十几年都没听到你为我开示佛法,这里怎么会有佛法呢?”
 “哎哟,你可不能打妄语啊!”天皇禅师说,“怎么说我这里没有佛法呢?平常你端茶来,我就接过来喝;你拿饭来,我就接过来吃;你向我合掌问讯,我就向你点头回礼;这些处处都在告诉你佛法,怎么说没有呢?这些就是佛法,就是生活中的般若啊!”
 “哦!这就是般若啊!”龙潭说,“让我想想看。”
 天皇禅师说:“你不能想,想就有分别心,就不是般若了。”
 龙潭言下终于大悟了。
 这正是“不可思议”,悟在当下。清朝溥畹大师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心印疏》,讲到“尔时须菩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作如是言”这一段,他解释:悟道的人,像飞龙乘风乘雨去,尚未开悟的人,则像虾子、螃蟹,犹在努眼睛。对没有悟道的人那种茫然的样子,形容得可谓活灵活现,所谓“烧尾鼓浪成龙去,虾蟹犹然努眼睛”。
 我们一辈子都有顿悟的机会,我们每天都有顿悟的时刻,赖床的人每天在迟到的苦恼中顿悟要早起,体能渐差的人每天都顿悟要运动,但都只是想一想,习气难改,所以“悟”,不能只是一时短暂的“了悟”,要能够在现实的“实践”中“体会”,于“现世实用”,才能体悟“生活禅”——生活便是禅,才能逐渐地度烦恼、苦厄,得自在菩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