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755
 
  《 
			古琴之美·2026(丙午年)(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500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347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356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704
 
  《 
			丑的美学: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653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704
 
 
 | 
         
          | 編輯推薦: |   
          |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分天下之势已成,超越此三家之上的超医学也就诞生了。 ——作者题记
 |  
         
          | 內容簡介: |   
          | 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者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各有其用,各有所宜,亦各有所不宜。明乎此,则行医无殆,事亲无误,养生无咎;不明此,则医术越高,危害越大。世人与医家,对此都应有清醒的认识。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没有谁是真正完美的,也没有谁是完全无用的。要想认识此三家之短长,不仅需要从中医的角度分别看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从西医的角度分别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分别看中医和西医,而且需要从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超医学”高度来分别看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 不看中医的,可以看西医;不看西医的,可以看中医;中医、西医都不看的,可以去看中西医结合。但究竟什么情况下该看中医?什幺情况下该看西医?什么情况下去中西医结合医院?——这,却是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种现有医学都不研究的盲点。而超医学之诞生,正是要回答这些问题。
 |  
         
          | 關於作者: |   
          | 余元洲,男,1955年生,河南信阳人;文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和已出站博士后;江汉大学教师,奥地利圣坡儿坦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新古典主义歌曲创作之探索者,代表作有《长城颂》、《念故乡》、《采一枝鲜花送给你》等。 除本书外,现已出版11部专著:《论货币二重化》(199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律制度改革研究》(2001年)、《公有制市场经济与民法革命》(2001年)、《论联合国的新角色》(2005年)、《老子新编》(2007年)、《哲经策论十篇(2008年)》、《春秋通叙》(2009年1月)、《破解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12月)、《超经济学》(2010年11月出版),《法学六论》(2011年7月出版)和《内经新编》(2012年12月版)。
 发表文章70余篇,重要者有:《论建立中华经济共同体》(1993年)、《货币二重化与欧盟货币统一》(1997年)、《货币二重化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IMF的法制变革》(1999年)、《论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2005年1月)、《美元撑起美国霸权》(2005年3月)、《“远攻近交”与区域整舍》(2005年3月)、《美元——合法的伪钞》(2005年9月)、《亚洲区域合作方略》(2006年5月)、《论人民币汇率上的两难困境及其出路》(2006年底)、《运用货币二重化理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5月)、《论梯形工时制》(2009年7月)、《货币二重化乃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弊害及其消除》(2009年8月)和《货币二重化的实践维度》(2012年5月)。
 |  
         
          | 目錄: |   
          | 超医学与医改问题(代序) 第一部分中西医药关系刍议
 第二部分《超医学》绪论
 第三部分《内经新编》按语
 第四部分论癌症“类病”之治
 第五部分人感染禽流感原因及对策
 第六部分地诊学大纲
 第七部分补论
 第一篇浅议艾滋病防治方略
 第二篇浅议禽流感防治方略
 第三篇论黄洋药毒的可检性与可解性
 第四篇论疑似癌症的处置三原则
 附录
 (一)当代中医“沈韩学派”及其贡献
 (二)中医商业革命:一个传统产业的觉醒时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修正案立法建议)
 (四)有关H7N9病毒基因移位的报道
 (五)最新H7N9禽流感疫情(更新至交稿为止)
 (六)色情医学论
 (七)对气血交合与心跳动因的再认识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