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500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500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449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449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347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马里亚纳群岛上的来客;B-29轰炸机发展史……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再现了1942至1945年间,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战略轰炸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生动讲述了那些将这个侵略成性国家的城市—个接—个化为废墟,从而极大地摧毁了日本进行战争的潜力。加速其无条件投降的传奇战斗故事;以纪念那些为打败日本法西斯而英勇献身的盟军官兵,以及为战略轰炸日本而付出血汗乃至生命的中国军民们。
 《天火焚魔美军对日战略轰炸全史1942-1945》的作者是丁雷、蒙创波。
           | 
         
       
      
      
      
      
         
          | 內容簡介: | 
         
         
           
            《天火焚魔美军对日战略轰炸全史1942-1945
 》内容介绍:为了振奋太平洋战争初期由于盟军全面 败退而低落的士气。美军于1942年4月,以 航空母舰搭载陆航B-25轰炸机对日本实施
 了“东京上空30秒”式的突袭。从那之后, 在罗斯福总统直接指挥下,美军方坚持推动 超远程轰炸机B-29的设计和生产计划。
  1944年6月第一支B-29部队从印度起飞至 成都周边基地补充燃油后,从中国领土再次
 起飞轰炸日本九州,从此揭开美军对日本本 土战略轰炸的序幕。
  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再现了1942至1945年 间,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战略轰炸的惊
 心动魄的历史。生动讲述了那些将这个侵略成 性国家的城市—个接—个化为废墟,从而极大 地摧毁了日本进行战争的潜力。加速其无条件
 投降的传奇战斗故事;以纪念那些为打败日本 法西斯而英勇献身的盟军官兵,以及为战略轰 炸日本而付出血汗乃至生命的中国军民们。
  《天火焚魔美军对日战略轰炸全史1942-1945
 》的作者是丁雷、蒙创波。
           | 
         
       
      
      
      
      
         
          | 目錄: 
           | 
         
         
           
            第一部分 1942-1945年战史
 一、前言
 二、东京上空30秒
 三、从中国出击
 四、马里亚纳群岛上的来客
 五、梵火天降
 六、太平洋上空奔驰的骏马们
 七、港口战争
 八、核爆
 九、终结
 第二部分 B-29轰炸机发展史
 一、前期探索
 二、合同
 三、XB-29
 四、YB-29
 五、B-29量产型
 六、B-29系统分析
 七、堪萨斯之战
 八、派生亚型
 九、项目总结
 第三部分 附录
 一、大事记
 二、对东京主要空袭行动统计数据
 三、1944-1945年第20航空队战斗序列
 四、被轰炸日本各城市的受损百分比排名
 五、对日战略轰炸的伤亡统计
 六、B-29结构图
 参考书目
           | 
         
       
      
      
      
         
          | 內容試閱: 
           | 
         
         
           
            美军缺乏陆基中型轰炸机从航母上起 飞的先例,因此需要从技术上先验证其可行
 性。当时,美国海军的现役航母都在各个战 场上而无法抽调出来,只有新航母“大黄 蜂”号正在美国西海岸的诺福克海军基地刚
 刚加入现役,预定分配到太平洋舰队,它便 被选中用作测试。解决了航空母舰的问题之 后,接下来的难点就是选择什么轰炸机。
  美国陆航当时现役的中型轰炸机有B-18、 B-23、B-25和B-26。B-18已经是过时机型,
 B-23尺寸太大而无法在航母上搭载,B-26 的航程和载弹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其起飞距 离要求较长,无法实现从航母上起飞,于是
 就只有B-25可选。
  下一步,美军开始对B-25进行改装, 减轻重量和增加载油量,从而尽可能增加航
 程。根据计划,B-25将从日本本土500英里 距离外起飞,轰炸东京后飞向西方1200英里
 外的中国大陆,预计B-25飞行距离将在2500 英里左右,这是一个空前的挑战。
  邓肯在拟定空袭计划时,做出三种设 想:
 1.在距离日出前三个小时起飞B.25。
  这样抵达日本、实施轰炸的时间将是黎明, 会给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日本一个巨大的“惊
 喜”。此外,航母可以借助黑暗来掩护行 踪,比较安全。不过,这种设想的难点就在 于夜间从航空母舰上如何起飞B-25,这绝对
 是个史无前例的挑战。
  2.在黎明时分起飞B-25,对东京和预 定的军事目标实施昼间轰炸,昼间行动有利
 于导航修正和轰炸瞄准,但是白昼也有利于 日军早期预警、高射炮瞄准射击和战斗机拦 截,这样必然会给B-25的行动带来很大危险
 性。
  3.在傍晚时分起飞B-25,然后航母编队 在夜色掩护下撤离,B-25先导机在东京投下
 燃烧弹,后续机组以此作为瞄准修正点跟进 投弹,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航母编队, 又能使得B-25顺利完成起飞,不过B.25轰炸
 机组的导航员和投弹手必须具备良好的导航 和瞄准能力。
  不过考虑到这次轰炸心理上的打击重于 能造成的实质物质伤害,轰炸精度和效果也
 就不是首要考虑的了。实现轰炸日本本土和 保全航母编队才是主要目标,因此第三方案 入选了。
  邓肯也查阅了日本周围海域的气象情 报,确定4月是气象条件最佳的时间。
  1942年1月17日,邓肯和杜利特向阿诺 德汇报了行动计划草案,阿诺德认可了这一
 计划,并决定由杜利特中校担任此次行动指 挥官。此时,这个绝密计划仅仅只有金、阿 诺德、邓肯和杜利特知晓,阿诺德在28日向
 罗斯福总统略微透露了该计划的内容,罗斯 福直到袭击完成之后才全面了解该行动的细 节内容。
  1月23日,杜利特派遣一架B-25到明尼 苏达州南部城市明尼阿波利斯的中部航空公
 司接受改装,增加附加油箱和拆除不必要的 设备。此后还有24架B-25接受了同样的改 装。
  为了减轻飞机自身重量、增加燃油和载 弹量,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为减少重量和
 避免暴露飞机位置,拆下了无线电发报机; 为避免起火,卸下了大部分照明弹,只在有 装甲保护的飞行员座位后留了两枚,供夜间
 着陆时使用;考虑到尾炮塔的12.7mm机枪 时有卡壳的问题,杜利特决定取消尾部自卫 机枪。不过,为了保护飞机不至于受到来自
 后方的攻击,机尾安装有两根涂成黑色的木 棍,模拟成机枪枪管,美军希望这种“稻草 人”式的设置能使日军飞行员在空中难辨真
 假,不敢轻易从机尾方向发动攻击。
  为了提高航程,在B一25内增加了三个副 油箱,使得飞机的总载油量增加了近一倍:
 第一个副油箱加装在炸弹舱内,最初使用 的265加仑金属制油箱由于存在漏油问题, 因而改为225加仑的橡胶制油箱;第二个是
 在炸弹舱上方加装的160加仑折叠式橡皮油 箱,用完里面的油料后可以将其压扃后折 叠。第三个是在机腹炮塔里安装110加仑的
 金属副油箱。此外,无线电员座位处安装了 一个60加仑和10个容量为5加仑的小油箱, 在飞行过程中炮手可以不断将小油箱里的油
 料加注到机腹炮塔处副油箱里,然后再把这 些用完的小油箱上钻上孔,扔出飞机,小油 箱能很快沉人大海、防止日军追踪到飞行的
 轨迹。这样,加上主机翼油箱里的646加仑 容量,改装使得B-25的总载油量增加到1141 加仑,至少可以支持在5000英尺高度巡航飞
 行12个小时。此外,美军计划在中国接应基 地准备30000加仑燃油,提供给成功降落的 B一25。
  为了满足轰炸需求,需要改进炸弹舱的 炸弹挂钩,使之能够在加装了副油箱的狭小
 空间里安装三枚500磅高爆弹和一枚集束燃 烧弹,内有128枚子燃烧弹。
  此外,为了记录轰炸结果,每架B-25的 机尾安装了照相机以拍摄轰炸效果照片。考
 虑到在4月份还可能遇上冷空气,在机翼前 端和机尾安装了加热除冰器。
  1月28日,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与阿诺 德、金、史汀生、马歇尔等人召开会议,再
 次询问对日本本土轰炸计划的进展。阿诺德 继续对总统守口如瓶,只是简单地提到了在 为轰炸行动准备工作中有些小困难,他希望
 能在行动前保持绝密,以避免任何泄密可 能。显然这个答复不能满足罗斯福的好奇 心,他表示:经过研究中国地图,认为从中
 国军队控制区修建机场也能供中型陆基轰炸 机袭击日本本土,并敦促阿诺德尽快向中国 战区派遣轰炸机中队。P1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