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403
 
  《 
			要有光
			》
 售價:HK$ 
			352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214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862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301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306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505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434
 
 
 | 
         
          | 內容簡介: |   
          |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书的观点,我们先来欣赏一幅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名画。画家勒内·马格里特(ReneMagritte)1937年在自己的画室里创作出一幅古怪的烟斗肖像图:欧石楠根的材质,熏得发黑的烟锅,磨得发亮的斗柄和烟嘴,一支货真价实的烟斗跃然纸上。然而古怪之处在于,这只看起来活灵活现的烟斗漂浮在暗白色的背景之上,又显得那么不真实。没有任何参照物,也看不到它的“主人”,孤零零的一只烟斗显得很突兀。画家甚至还在画布上用红笔写下一句话:“这不是一只烟斗”,这就更加让人感到迷惑了。 |  
         
          | 目錄: |   
          | 第一章烟草的味道 一切从“雪茄”开始
 烟草点燃西方大陆
 首支欧洲香烟源起西班牙
 首次抵抗被迅速驱散
 法国盛行吸鼻烟
 无火不成烟
 浪漫主义下的烟火
 烟熏疗法
 第二章 烟卷的诞生
 雪茄与“烟卷”
 “小俏妞”和“大女人”
 “手工”制造
 应运而生的卷烟纸
 工业制造时代的来临
 机械化推动市场化
 撩人的烟火,美好的时代
 第三章 香烟的持续发展
 吸烟之道
 艺术界的“新宠”:吸烟的人
 吸着烟上战场
 广告令香烟平添诱惑
 香烟点燃情爱之火
 第四章 香烟业的从业者
 烟草种植者
 加工香烟的女工们
 香烟的销售者
 第五章 世纪末的社会毒害
 反对声音如桑海一粟
 探索烟草的毒性
 何为“烟草中毒”
 医疗界统一战线
 禁烟风潮席卷全球
 第六章 “一战”及战后时期
 1914—1918年间
 把烟点上,像男人一样!
 香烟的广告攻势
 充满诱惑的舶来品
 烟民的“最佳伴侣”
 第七章 “二战”及战后时期的蜕变
 法国香烟,战争的受害者
 男人更爱“金发美人”
 女人,香烟,美到让你无法呼吸
 电影香烟
 年轻人:新的目标受众
 烟草与漫画
 第八章 反烟潮的崛起
 “吸烟者之癌”激发“反烟草思潮”
 过滤香烟和“圣人”吸烟法
 国家最终干预
 隔火墙
 20世纪末的香烟
 第九章充满疑问的未来
 争先恐后的竞赛
 成为非吸烟者
 最后的香烟
 其他地方的抽烟情况
 香烟,现代的阿莱城姑娘
 结语这不再仅仅是香烟的问题
 全书注释
 |  
         
          | 內容試閱: |   
          | 电影香烟 香烟在电影里几乎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情不自禁地为此新创造了一个法语词。当时,有的电影甚至直接以某些香烟牌子来命名,例如米歇尔·古尔诺(MichelCournot)执导的唯一一部,但却拍得很棒的电影——1968年的《蓝色高卢》。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导演干脆直接拍起了香烟广告片:例如克劳德·夏布洛尔(claudechabrol)就曾为温斯顿香烟“打临工”。必须指出的是,香烟广告是电影工业的一大财政来源。在1982年,香烟品牌在电影业的投入相当于67部长胶电影的投资额,也就是当年法国电影出品总额的三分之一。
 在这个领域,各个香烟厂家的主要任务是在市场上加强自身品牌的影响,而不再以具体某个产品的销售为导向,也就是说,香烟广告原本只是为了满足消费的需求,而如今却是要在市场上进行品牌竞争。“你很容易就会发现:广告的大部分信息内容其实并非涉及新推出的产品,反倒更多地是强调当前正在市场流行的东西,而这些已有的产品早就为大众所熟悉,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以说的了。”“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塞塔的广告大量投放于电影:从1949年到1961年,为“凯尔特人”、“巴尔托”、“茨冈”、“周末”和“蓝盘高卢”等香烟品牌而生的电影一共有19部。
 当时,在一些故事片中时常能不经意地发现香烟的影子。大导演让·勒努瓦在1936年的《兰基先生的罪行》中就插入了这样一个镜头,“交代”了一个美国的香烟牌子:“骆驼烟,来一支?”朱尔·巴里(JulesBerry)在片中饰演的曾犯罪潜逃的邪恶印刷厂老板,一边向兰基先生递上一包半开的香烟盒子,一边说道,看起来就好像他想在一片烟雾缭绕中扼杀兰基先生对于工厂主权的任何诉求。此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007”系列电影中的植入性香烟广告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在每一集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除了某个牌子的汽车、香槟和手表之外还有香烟。这位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JamesBond)有着令人痴迷的人格魅力,对于银幕前的观众来说,他的一举一动简直就是生活潮流的风向标——自我介绍时的方式,加冰的饮料,还有就是一些执著的偏好,例如喜欢喝唐培里侬香槟王,总是抽“特制莫兰”(MorlandSpecal)牌子的香烟,总是要用登喜路牌打火机来点烟等等。而按照伊恩·弗莱明(IanFleming,英国小说家,共出版了14部007系列小说)的说法,“007”每天都要抽60支香烟!可是在法国电影之中,香烟的地位并不像在“007”系列中那么重要,更多的时候只是被用做片中人物的附属品,看起来就好像仅仅是很随意的用一用而已。
 尽管如此,香烟进入电影圈似乎还是改变了这个行业的生存现状。不只一次,香烟打造出了人物的个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