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434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39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602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806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332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551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347
|
| 內容簡介: |
|
《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是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之一,《后农业税时代的中国乡村治理--以东北乡村为研究视域》以免除农业税前后的东北乡村治理为对比研究背景,在梳理自传统社会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基础上,考察农业税全面免除对乡村治理产生的深刻政治影响、经济影响及社会影响,并对“后农业税时代”东北乡村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治理困境等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试图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达成善治的可能路径。
|
| 關於作者: |
|
何晓杰女,1972年9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省吉林市委党校教育长,教授,吉林大学政治学博士。长期从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领导科学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已在《理论探讨》《长白学刊》《公共论坛》《新长征》等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省、部级课题8项,上述科研成果有10项获得省、市级奖励。
|
| 目錄:
|
导论
一、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缘起:免除农业税后巨变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选题意义:乡村社会达成善治的使命
二、文献回顾与简要评述
一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演进
二乡村治理研究的主要论域
三乡村治理的分析路径
四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趋势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进路
四、核心概念与研究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界定
五、可能创新与研究不足
第一章 “后农业税时代”的内涵阐释和政治意义
一、中国农业税的历史演变与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农业税的历史演变
二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二、“后农业税时代”的内涵阐释与政策导向
一“后农业税时代”的概念简考
二“后农业税时代”的特征认识
三“后农业税时代”的政策导向
三、免除农业税: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一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调整
二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优化
三乡村政治稳定的逻辑实现
第二章 治理与乡村治理理论概述
一、治理与乡村治理的内涵
一治理理论的兴起与概念界定
二乡村治理的提出和中国境域的诠释
二、乡村治理的主体分析框架:国家一社会关系理论
一西方“国家一社会关系”理论的演进脉络与理论检视
二“国家一社会”二元分析框架下中国乡村治理的研究
路径及其理论限度
三、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历程
一传统乡村社会:“皇权止于县政”的乡里模式
二民国时期:政权下沉及其“内卷化”的经纪模式
三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乡行政村制”模式
四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的全能主义控制型模式
五改革开放后:“乡政村治”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第三章 税费征缴时代的乡村治理运作逻辑与制度缺陷
一、税费征缴时代农业税费与乡村治理的关联及其矛盾
二、代表国家的乡镇政权运作实态及治理缺陷
一税费改革前吉南乡机构设置与权力运作实态
二税费改革前乡镇治理体系的制度缺陷
三、代表社会的村治体系及其内部冲突
一税费征缴时代村治体系的权力结构划分及相互关系
第四章 免除农业税对乡村治理的正效应
第五章 “后农业税时代”乡村治理的新困境
第六章 “后农业税时代”乡村搭成善治的实施条件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