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帝国到共和国1299至1938:土耳其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
售價:HK$
439

《
儒学、数术与政治 灾异的政治文化史(第二版) 陈侃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重要问题的力作 博雅史学论丛中国
》
售價:HK$
500

《
百病食疗科学搭配饮食 对症食疗调养 花小钱防大病 家庭常备书
》
售價:HK$
245

《
大肠肿瘤的前沿诊疗方法
》
售價:HK$
653

《
历史的谜局
》
售價:HK$
398

《
广府祠堂装饰艺术之资政大夫祠建筑群
》
售價:HK$
653

《
苏格拉底的申辩(罗翔推荐哲学入门读本)
》
售價:HK$
179

《
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第二辑)
》
售價:HK$
2142
|
| 內容簡介: |
|
《重构新闻社群(新记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社科文库》编著者郭恩强。 本书从新闻职业共同体角度切入,在考察中国近现代新闻业的复杂关系中探究了新记《大公报》的职业意识表现手段及其形式。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关注《大公报》及新闻同行一直以来所讲述的有关该报的职业故事,以及这些故事被讲述的具体方式。通过一系列新闻实践和话语展示,《大公报》在重塑自身及新闻共同体职业形象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新闻职业意识(职业理念、职业形象、职业权威感、职业角色和身份认知)成功地进行了“符号”化并转化为职业群体共享的象征性符号及中国新闻职业的“集体记忆”。正是通过考察新闻共同体与职业意识的互动关系,本书为从职业意识层面研究《大公报》提供了新的分析角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报与现当代中国新闻界及各方的复杂关系,是换一个视角研究《大公报》的有益尝试。
|
| 關於作者: |
|
郭恩强,男,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新闻学博士学位。目前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与传播评论》等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 目錄:
|
编委会名单
总序
前言
序
序二
绪论 作为政治、社会文化表征的《大公报》现象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路径及章 节 安排
第一章 现实中的期许: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新闻业
第一节 被视为文化教育领域的新闻业
第二节 职业角色冲突下的“津贴”与“生意经”
第三节 记者职业角色的自我期许与困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形象的重塑:确立“第三种”办报模式
第一节 重树标准:“四不”社训里的职业定位
第二节 话题与运动:建立负责任的职业形象
第三节 中国与外国:“全国报”眼中的现实与新闻真实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权威的维护:“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话语论述
第一节 “善意”批评与消极抵抗:“敢言”传统的现实重塑
第二节 历史事件中的“缺席”与“在场”:纪念日的历史回溯
第三节 定调与转折:1941年热点事件中的权威地位获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同行的谈论:面对各方挑战的“言论老生”
第一节 被调侃的“言论老生”:小报刊物眼中的“大报”
第二节 普遍与独享:世界“新闻自由”潮流中的言论空间
第三节 宣传战的卷入:来自党报同业的指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生”后的旧梦:一份中国报纸的“历史三调”
第一节 “招魂”与“阴魂”:作为个人职业经历的《大公报》
第二节 断裂中的重构:作为新闻社群共同记忆的《大公报》
第三节 变换的面孔:被重新叙事与书写的《大公报》
本章小结
结语 符号、文化与新闻社群:《大公报》与中国新闻业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