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398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454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704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356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434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39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602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806
			 
			 
	
 
      | 
     
      
      
         
          | 編輯推薦: | 
         
         
           
            习近平曲阜考察,要“细看”儒家著作
 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样的经典?怎样读经典?
 《论语诠解》,一定要仔细看看!
           | 
         
       
      
      
      
      
         
          | 內容簡介: | 
         
         
          |  
            《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凝聚着诸多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论语诠解》注释严谨、立意高远,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被誉为“深具时代精神的解读”,对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素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 關於作者: | 
         
         
          |  
            宋淑萍,台湾大学中文系硕士,师从国学大师毛子水。曾执教于台大中文系,授《左传》、《荀子》、《汉书》。著有《孟子集注补正》、《谈孔孟的人生修养》等。
           | 
         
       
      
      
      
         
          | 目錄: 
           | 
         
         
           
            致读者书
 第一章 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第二章 学温故而知新 
 第三章 孝悌仁之本 
 第四章 仁克己复礼
 第五章 礼与其奢也宁俭 
 第六章 政者正也 
 第七章 各言其志较轻松的一面
 一、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二、直──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三、惑──既欲其生、又欲其死 
 四、交友──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五、使乎!使乎! 
 六、短文妙趣 
 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八章 关于《论语》
 一、《论语》在中国经典中的地位 
 二、《论语》的编写 
 三、论语这个名的意义
 四、《论语》的各种本子
 五、有关《论语》的疑义 
 六、我们读《论语》 
 附录一 《论语》原文  185
 附录二 编者的话: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样的经典?怎样读经典?
           | 
         
       
      
      
      
         
          | 內容試閱: 
           | 
         
         
           
            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孔子(周灵王二十一年-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551-公元前479)鲁人(山东曲阜),父叔梁纥、母颜征在①。孔子年幼时就没了父亲②,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③,这话多因他年幼失怙而出。孔子虽然出身贫贱,但他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相反,他的好学使自己挺立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位人人景仰的圣人。这种不向命运屈服、自立自强的精神,实在令人敬服。孔子名丘,字仲尼④,古代对人尊称“子”,所以称孔子。我们试从《论语》,来看孔子: 
 一 
 子曰:“十室之邑⑤,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孔子说:“就算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也必有生来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如果他不及我,那是因为]他不像我那么好学。”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⑥(《述而》)
 孔子说:“德行不能修明,学问不能讲习,听到好的道理不能好好去做,有过不能改,这都是我最担忧的。”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⑦(《述而》)
 叶公向子路问起孔子,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何不对他说:他的为人,发愤向学几乎忘食,乐道忘忧,[他沉醉在这一切中,以至]不知岁月悠悠、老之将至!”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⑧(《述而》)
 孔子说:“说到仁、圣,那我怎么敢当。我不过是学不厌,教不倦,只是如此罢了。”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⑨(《宪问》)
 孔子说:“没人了解我!”子贡说:“为什么没人了解老师呢?”孔子说:“我不怨天,不怪人,我讲求很普通的道理、事物,却能从这些普通的道理、事物中体会很高的境界。了解我的恐怕只有老天爷吧!”
 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改善为人处世的态度,学,是唯一的途径。孔子一生重视学──无论是他个人方面的学习还是帮助有心向学的人──对这种态度的坚持,是后人崇敬孔子最重要的理由。孔子一生以教、学为职志,但是他从不自满自夸,这种自我鞭策的精神,正是一个人学不厌、教不倦的原动力。
 子曰:“默而识【zhì,记也】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孔子说:“默记所听见看见的,好学不厌,诲人不倦,哪一样是我做到了的!”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⑩(《子罕》)
 孔子说:“我无所不知吗?并不是的。一个见识浅薄的人向我请教,诚恳极了,我从他所问事情的始末尽量地回答他。
 《述而》篇另外载有孔子的话:“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虽不是生而知之,但笃志向学、努力不懈,开科授徒、有教无类。记诵之学,本不是圣的极致,孔子都不敢当,真是谦而又谦了。所谓“有容乃大”,江海能受百川水,是因为江海处卑下,谦卑是学而有成的重要因素。下面记载在《述而》篇的故事,可以让我们体会孔子接受批评的雅量、认过改过的态度:
 陈国的司败(《左文十年传》杜注:“陈楚名司寇为司败。”)有一回问孔子:“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退下后,陈司败对孔子的弟子巫马期作了一揖,并且很不以为然地说:“我听说君子不党,君子也有私心吗?依礼,同姓是不婚的。鲁国国君从吴国迎娶一位女子,鲁国和吴国都是姬姓的,同姓通婚,这是违犯礼的,为了隐讳这违礼的行为,只好称这位女子为‘吴孟子’。如果鲁昭公都可以算是知礼,那谁不知礼!”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一一转告了孔子。孔子并不曾恼怒,相反,他却说:“我真幸运,如果我犯了过失,一定有人看得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