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攻金之工: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
》
售價:NT$
6528.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NT$
254.0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NT$
806.0

《
心学的诞生
》
售價:NT$
347.0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静心读本 值得珍藏 每日持诵 心静事成
内容权威、经典。本书对《金刚经》重要的几个译本进行了汇集编辑,六种汉文版的《金刚经》,一种藏文版的《金刚经》,并且在近代出现了英文版本。将《金刚经》进行全景式地展现。
上手简单、实用。本书选择流传最广的鸠摩罗什的译本进行注音,为《金刚经》的学者研究以及社会群众了解历史文献,提供一个便捷的参考版本。
|
內容簡介: |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
《金刚经》历史上多次翻译,形成六种汉文版的《金刚经》,一种藏文版的《金刚经》,并且在近代出现了英文版本。本书参考诸多文献资料,将上述几种重要的《金刚经》版本进行汇编,并选择流传最广的鸠摩罗什的译本进行注音,将《金刚经》进行全景式地展现,期待全面反映《金刚经》的文献原貌,为《金刚经》的学者研究以及社会群众了解历史文献,提供一个便捷的参考版本。
|
關於作者: |
黄向军,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生,佛教与道教文化研究学者,洙泗书院国学院副院长。
山东邹城人。先后进行儒释道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其他领域传统文化研究近20年,关注从哲学与文化的大视野审视宗教问题,挖掘传统文化中富有现当代意义的千古成就,并致力于行愿中国文化精神,促进国际间中西文化的交流。
|
目錄:
|
前 言
第一篇 梵文版《金刚经》
第二篇 《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注音)
第三篇 又五种汉文版《金刚经》
第四篇 藏文版《金刚经》
第五篇 英文版《金刚经》
|
內容試閱:
|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期间,成书于古印度。《金刚经》梵文本在中国、日本、巴基斯坦、中亚等地都有发现,中国吐鲁番等地并有和阗、粟特等文字的译本出土。但现存的梵文本(包括Muller本、中亚本、Giglt本、Conze本)并不完整,完整的《金刚经》一直在中国流传。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其中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包括菩提流支的两个译本)则流传不广。此部经书根据不同译本,译名略有不同,譬如: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在藏传佛教的甘珠尔中,金刚经有一种译本,名称是《圣般若波罗蜜多金刚能断大乘经》,别称《三百颂般若》。藏传佛教传统对般若经的分类有“六部母般若,十一部子般若”的说法,《金刚经》属于子般若中的一种。
比较接近这部经的原题目的翻译是玄奘大师所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这一题目中,“金刚”有两种意义:闪电与钻石。其中,闪电具有快速而又猛烈的极大威力,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最珍贵、最受人青睐的宝贝,佛教以“金刚”入题,是形容佛教教法的坚固以及能够破斥外道,同时不被外道所破坏。佛教根本教义是实现人生的自由和解脱(即涅槃),佛教眼中的世界由复杂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构成,而这部经典认为,只要依靠“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即依靠无上智慧的指引,就能够最终到达涅槃寂静的彼岸,这就是本经题的深刻涵义。
就佛经系统本身而言,所有的大乘经典中,般若类经典出现得最早,构成后出大乘经典的基本思想立场,其中,在各种各样的般若类经典中,《金刚经》包括了全部般若的主要思想,可以说,《金刚经》集中反映了佛教思想的核心立场。汉传佛教的天台、三论、法相、华严诸宗都十分崇奉《金刚经》,禅宗从五祖开始,更是将《金刚经》代替《楞伽经》成为传法印心的经典。唐玄宗把《金刚经》与《道德经》、《孝经》一起颁行天下,分别代表佛、道、儒三家,从此《金刚经》正式成为佛教在中国汉地的代表性经典,历经两千多年,《金刚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中国人无不持诵这部《金刚经》。
受汉传、藏传佛教的影响,以汉文译本或藏文译本为底本,历史上陆续出现各种文字翻译的《金刚经》。例如:西夏文《金刚经》、蒙文《金刚经》、满文《金刚经》等。此经传入西方后曾被译成多种文字,1837年修弥笃根据藏译首次译成德文。1881年马克斯?缪勒将汉文、日文及藏文译本加以校订,译成英文,收入《东方圣书》第49卷。1957年爱德华?康芝又再次译成英文,收入《罗马东方丛书》第8卷。达尔杜根根据梵文并对照中国满文译本,译为法文。日本宇井伯寿、中村元等曾多次译成日文。近当代学者为探索金刚经的历史文献思想,也尽可能对《金刚经》的梵文原貌进行了回译还原。
考虑到各方面文献的历史价值,本书对最根本的各个译本进行了汇集编辑,期待全面反映《金刚经》的文献原貌,不进行任何当代注释,将《金刚经》进行全景式地展现,期待对相关学术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其中,基于鸠摩罗什本对历史的影响最大,南朝梁昭明太子将《金刚经》分作三十二品(章),并以副标题加以注解,为方便普通读者的了解,予以保留并加注汉语拼音以及繁简对照。另外,Max Muller的英文译本可谓西方了解《金刚经》的最佳译本,本书一并收入。
本书的汇编涉及多文种、多版本的编校,其中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专家和读者斧正,争取在下一版中修订改正。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