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
》
售價:NT$
500.0

《
长寿:逆转和延缓衰老的科学饮食(上下册)
》
售價:NT$
857.0

《
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40幅插图,深度还原安史之乱重要战事)
》
售價:NT$
704.0

《
亚伯拉罕的行李:中世纪印度洋世界的饮食、日用与旅行技艺
》
售價:NT$
602.0

《
中国历代文论要略(全三册)
》
售價:NT$
714.0

《
英歌36( 国家级非遗“英歌舞” 潮阳英歌文化)
》
售價:NT$
347.0

《
汪诘经典著作 时间的形状 相对论史话
》
售價:NT$
398.0

《
世界名校升学规划:让你脱颖而出的9种学习力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本书通过对大量优秀建筑实例进行分析,详细而系统地解读每种操作手法,并辅以分析简图和文字说明,内容简明易懂,叙述深入浅出,清楚地展示出抽象的形态构成理论在建筑创作上的应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建筑形态为中心,介绍了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及视知觉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构成知识,在理性而科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筑形态操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本书共分为概论、建筑形态构成基础、建筑空间形态构成,以及形态构成四部分。
|
關於作者: |
顾馥保,原郑州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郑州工业大学建筑系名誉主任,现任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创作中心主任。主编《国外建筑画选》 (1985年,河南美术出版社)、《公共建筑图集》(198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民用建筑设计选(1988年,河南科技出版社)、《中国现代建筑100年》(1999年、中国计划出版社)等。
|
目錄:
|
0 绪论
0.1 现代建筑设计简史
0.1.1 工业革命与包豪斯
0.1.2 现代构成与建筑设计
0.1.3 建筑流派与建筑造型
0.2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
0.2.1 设计方法概述
0.2.2 视知觉与形态构成
1 建筑形态构成基础
1.1 概述
1.1.1 形态
1.1.2 视觉心理
1.2 建筑的点构成
1.2.1 性质与视觉特征
1.2.2 建筑中的点
1.3 建筑的线构成
1.3.1 基本特点
1.3.2 建筑中的线
1.4 建筑的面构成
1.4.1 性质与构成方式
1.4.2 建筑中的面
2 建筑空间形态构成
2.1 空间形态认识
2.1.1 空间的形成
2.1.2 空间的类型
2.1.3 建筑空间形态
2.2 空间构成要素
2.2.1 基本形态要素
2.2.2 视觉要素
2.2.3 关系要素
2.3 空间形态的构成方法
2.3.1空间的限定
2.3.2建筑形体的构成方法
3 形态构成方法
3.1 原型篇
3.1.1 轴线
3.1.2 网格
3.1.3 单元组合
3.1.4 仿生
3.2 文化篇
3.2.1 象征
3.2.2 隐喻
3.2.3 符号
3.2.4 门式
3.3 解构篇
3.3.1 穿插
3.3.2 错位
3.3.3 动感
3.3.4 断裂
3.3.5 扭曲
3.3.6 悬浮
3.3.7 虚幻
3.3.8 表皮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辞海》中关于“轴”的条目释义为“作为中心或枢纽”。轴起着支配作用,轴线是人类构筑与创造秩序的一种手段。《土木建筑工程词典》中对“轴线”一词的解释为:建筑群体或一幢建筑的布局中可分成对称或均衡两部分间的中线,是辅助建筑设计构图中的一种设想线。在建筑群体或单幢建筑中,有时可安排一条以上的轴线,表示布局中的主体或主要部分布置在其两侧的轴线称为“中轴线”。轴线的运用使建筑群或单幢建筑有重心感和均衡感,能够突出建筑群或建筑的主要部分。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则往往起衬托作用,使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更突出。
在单体建筑、群体组合、城市空间设计中,轴线往往是一种简捷而明确的构成手段,中、西方传统建筑群体以至城市规划中不乏优秀的实例。中轴对称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优良传统之一。
图3-1所示,严整对称的轴线空间与建筑序列,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集团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宗法礼制所强调的等级理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为一体的思想。图3-2中,天安门广场保持了北京故宫的中轴布局,东西两侧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国旗基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毛主席纪念堂,构成了尺度宏大、气势雄伟的政治文化中心。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把轴线奉为至尊,在欧洲几何式园林中,轴线更是设计手法的主宰。强调中轴线来自于深厚的民族意念,反映了社会意识和技术组织的统一。轴线是秩序的一个范例,表现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严整的、精确的对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