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306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505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434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28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959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755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301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254
 
 
 | 
         
          | 內容簡介: |   
          | 由青年学人聚合起来的1217俱乐部,在2013年的年终观察中再度出击:他们既关心“中国儿童伤害”,也关心“打击谣言”这一舆论战场;既讲述“小县城的春节故事”,也描述“士”的传统是否能够传承。他们不顾“蒋公的面子”,无视知女“绿茶婊”,直面“青春‘袭’人”的《小时代》。在“百年昆曲”的兴衰路上,揭示孔子学院的种种玄机……九年来,《话题》系列秉承独立个性、人文立场,对事件不判断是非,亦不提供所谓的真相。但是他们把这些事件嵌入历史的谱系,在其中进行思考、批判,和预测。 |  
         
          | 關於作者: |   
          | 杨早(笔名:高芾),祖籍苏北,1973年生于四川富顺。中山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关注中国近现代舆论史与文化览、当代文化研究等。 曾发表京沪白话《沪报的白话报:启蒙的两种路向》《五四时期北大学生刊物比较》《北报纸对日俄战争的报道与评论》《新世纪文学:困境与生机》等论文。著有《纸墨勾当》《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编有《话题2005》《话题2006》《话题2007》《沈从文集》《汪曾祺集》等,译著《合肥四姐妹》。
 萨支山 1966年生于福建福州,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结业。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关注左翼文学及50-70年代文学。著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合著)。
 |  
         
          | 目錄: |   
          | 专题 中国儿童伤害
 “儿童伤害年”——儿童只是财产吗——儿童的发现——宽严皆误——社会、国家都不给力——教育变成一场战争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案
 讨论:
 信丰县城的春节故事
 同班同学的两个同学会——狂热的地下钱庄——衰落的山村、暴富的农民——城里话·乡下话·信丰普通话——要让孩子到城里读书
 讨论:
 舆论争夺战
 “两个舆论场”——8月行动——“在商言商”
 讨论:
 士不可以不弘毅
 我们为什么哭泣——“士”如何养成——士的传统能否传承——知识分子确实高人一等吗
 【附录】颜回之忧——我所理解的张晖之死
 讨论:
 才女神话的历史谱系与当代生成
 什么样的女性才算“知女”——中国传统中的“女神”想象——标准“太太”,意中“客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与“柴徽因”——我们时代的女性观
 讨论:
 《蒋公的面子》
 《蒋公的面子》是部什么样的作品——在体制与体制撞击中——宣传与内容的裂隙
 讨论:
 青春“袭”人
 致什么青春——两种“美国梦”——《小时代》并不“小”
 讨论:
 “非遗”变形记
 ——从“百年昆曲史”与“非遗”12年两个时空看昆曲之变迁
 倒放电影:昆曲“非遗”12年——“百年昆曲”兴衰录——官方与民间:关于百年昆曲兴衰史的一个分析
 讨论:
 孔子学院:“来学”与“往教”的转换
 去国外当“外教”——孔子学院在做什么——孔子学院是如何开办的——孔子学院的性质与争议——文化传播的可能与模式
 访谈
 特约
 当中国开始深入世界……
 治理“民谣”,更要治理“官谣”
 我们为什么爱香港
 我看2013年大陆图书出版
 微话题
 一、疫情丑话为何不说在前头
 二、汽车驾驶如何做到不闯黄灯
 三、毕业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四、谁有资格评价业务水平
 五、大学如何选校长
 六、怎样减小“社会危害性”
 七、怎样面对发出噪音的权利
 八、学生减负为何不配套
 九、“陆台游客斗”谁是谁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