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301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4998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254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1428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383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653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449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1520
 
 
 | 
         
          | 內容簡介: |   
          | 魏树人编著的《杨式太极拳术述真》的技艺构架由内功理法、行拳心法、拆架拆手、太极功法和内功劲法五部分组成。这些内容是太极拳功夫在中级阶段由低到高、分层递进之阶梯。书中记述有前人杨公健侯、杨公少侯和先师汪永泉口耳相传的行拳要诀,以及精辟独到的譬喻。这些融太极大道到理于拳之精微的明言直语尽抒拳艺精髓,是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凝聚中升华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堪为吾等行拳之楷模。 |  
         
          | 目錄: |   
          | 第一章 内功理法 第一节 内功理法释要
 第二节 八种劲法与混合劲法之招中术
 第三节 六十四种内劲练法
 第四节 松散通空释义
 第二章 行拳心法
 第一节 拳架精义
 一、习拳阐要
 二、功法层次
 三、练拳宜静
 四、行拳理法
 五、七个进展阶段
 六、三层功夫进程
 第二节 拳架详解
 一、拳架名称
 二、歌诀、行拳心法与要点
 ·第一路(第1式-第5式)
 ·第二路(第6式-第7式)
 ·第三路(第8式-第10式)
 ·第四路(第11式-第13式)
 ·第五路(第14式-第17式)
 ·第六路(第18式-第22式)
 三、二十二式太极拳架连续动作图
 附:二十二式太极拳架运行路线示意图
 第三章 拆架拆手
 第一节 拆架拆手释义
 第二节 单式拆手之招中术
 第四章 内功修炼法
 第一节 太极功法说明
 第二节 太极功歌诀与修炼法
 一、炼神功法
 二、炼气功法
 三、炼意功法
 收功
 第五章 内功劲法
 第一节 内功劲法说明
 第二节 内功劲法的运用
 一、点的运用
 二、六断架子
 三、上线与下线
 四、各种内功劲的走法
 五、九曲珠解
 跋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第一节 内功理法释要 练习太极拳必须要内外兼修、融阴阳为一体。欲求太极内功,必须先掌握符合太极拳原理的练习方法。内功理法是培养神意气的必由之路,所以传统太极拳的行拳走架既讲究身形手势,更注重内功理法。二者绝然不可分割。
 有很多学练太极拳者因循一种不正确的习拳方式,即先学套路,待套路熟练之后再探研理法,孰不知恰是在如此反复习练毫无理法的空拳架过程中,身形手势已经认同了僵滞有力的错误运动方式,待到想要探究理法时,这种含有僵滞之劲的运动方式已然积习成弊,铸成了很难排除的障碍,以至于日后虽长期盘拳,内劲却总也不能运化,更无法企及豁然贯通的境界。
 先师传留下来的正确教拳方式是从一开始就讲明拳架理法,注重以理法引导身形手势的正确运行。拳架之理法对各个部位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遵照先辈传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循序而进,才能尽快地步人正轨以求深造。
 杨式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要求每招每式中都要有术,术又必须由招式通出。招与术互相依存而相辅相成。不可以先练招后学术,亦不可先学术而后练招。初学时外形招式通过模仿会先掌握,而内功理法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不易得其要领。因为在初学阶段神意气不听人的意识调遣,招与术的融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学者首先要注重在理法上悉心研究。
 拳架中每招每式的演练都要做到拳论所说的“意在先”,自始至终都是以意念引导形体的运行,绝无片刻只在走“空架子”。譬如当“起势”尚未抬手之际,而由静极而生动的起势意念早已开始在周身酝酿,使各部位的内功理法依序到位。
 当拳架练习进人中级阶段后,理法颇为繁多,每种招式都有一种固定的理法,此式与彼式间的理法又能相互变换和衍生。当进入较高层次后,理法的互蕴互变是自然产生的,无须大脑思考。先师曾讲,在演练拳架时,招与术相互配合到能随心所欲时,会自然演变出现一种奥妙。全体透空、无我无为之境界是从培养手与腕的柔软开始的,一举一动要完全依赖拳架理法的引导,而后方能逐步进入松散通空的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