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的财政危机:摆脱危机的体制机制变革努力,1975~2000
》
售價:NT$
949.0

《
如何去爱:我们终将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告别争吵与内耗,用爱的能力守护亲密关系)
》
售價:NT$
347.0

《
日本与德国:两种战后思想(历史学堂)
》
售價:NT$
245.0

《
清宫与皇家生活
》
售價:NT$
403.0

《
结构化的政治:比较分析中的历史制度主义
》
售價:NT$
551.0

《
心智升维:思考力跃迁的底层逻辑(知名心理学家20年心血之作,解读诺奖得主卡尼曼快与慢思维系统,在AI狂潮下找到无法被替代的价值——思考力)
》
售價:NT$
347.0

《
黑色的眼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售價:NT$
281.0

《
解码生物电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本书向读者展开了开阔丰富的人文空间,就在于作者以知识去展开思考的深入。作者在空间理论和相关的文学史理论上的准备是扎实的,《三城文学“都市乡土”的空间想象》围绕上海、台北、香港三座历史各异的城市在城市空间想象上展开的文学,探讨城市化程度,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等思潮与空间想象的关系,揭示城市文学审美独立性的成熟如何完成于城市空间想象的展开中,呈现上海人、台北人、香港人的身份和历史如何存在于不同的城市想象中。《三城文学“都市乡土”的空间想象》一书探讨“都市乡土”,以上海、台北、香港的互为参照展开,在普通弄堂、花园洋房、新工房中展开的上海空间想象,在眷村、窄巷中展开的台北空间想象,在旧城区、屋村、里巷中展开的香港空间想象,各有其城市地域特色,更有其历史沉积性和民间原生态。
|
內容簡介: |
都市不仅具有都市共有的物质景观与精神景观,更拥有乡土空间蕴藏的独特个性。章妮所著的《三城文学“都市乡土”的空间想象》深入分析中国包括大陆、台湾、香港现当代文学“乡土”内涵的流变,并建构“
都市乡土”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三城文学“都市乡土”的空间想象》梳理了1980年代以来上海、台北与香港三城文学中城市/都市乡土想象的生成与变迁,尤其是街巷、社区等空间的具体想象。本书由此探讨了三城文学甚至201A纪中国文学整体格局中都市想象的一种聚焦方式、取向及其可能走势,思考三城都市文学的成熟在中国文学历史进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
關於作者: |
章妮,湖北宜昌人,现任教职于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青岛市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等课题,并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等若干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已在《当代文坛》、《求索》、《香港文学》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与他人合作编著《当代新闻编辑实务》、《大学语文》等。
|
目錄:
|
兴趣、问题、细节:读章妮《三城文学“都市乡土”的空间想象》
引论
第一节 研究借鉴
第二节 时间跨度和空间选择
第三节 样本选择
第四节 基本构架
第一章 “都市乡土”
第一节 流动的“乡土”
——“乡土”概念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都市乡土”辨
第二章 20世纪80年代三份刊物的城市想象流向
第一节 形象渐行渐浓的“上海味”
——80年代《上海文学》的上海想象
第二节 都市热情的现代化荒城
——80年代《联合文学》的台北想象
第三节 空间游走、索骥与“香港性”剖析
——80年代《香港文学》的香港想象
第三章 街巷与街区:穿越历史与现实的论述
第一节 后街人生
第二节 街与家的同质性
第三节 街巷的空间意涵
第四节 街巷沉浮史
第五节 空间差异与生命记忆
第四章 社区:记忆与失落
第一节 眷念弄堂氛围
第二节 漂流的眷村
第三节 从唐楼到屋村
结语
第一节 都市乡土的窘迫
第二节 我城与他城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