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普林斯顿历史学研究指南
			》 
			 售價:HK$ 
			484
			 
			 
	
			  
			《 
			即用是体:阳明学深度解读
			》 
			 售價:HK$ 
			1309
			 
			 
	
			  
			《 
			山河在:一部鲜活的抗战史(1931—1945)
			》 
			 售價:HK$ 
			1254
			 
			 
	
			  
			《 
			《庄子》中的100个哲理故事
			》 
			 售價:HK$ 
			429
			 
			 
	
			  
			《 
			极限聊斋:王蒙神侃《聊斋》(精装珍藏版)
			》 
			 售價:HK$ 
			435
			 
			 
	
			  
			《 
			2025-2028帆船竞赛规则
			》 
			 售價:HK$ 
			539
			 
			 
	
			  
			《 
			华章大历史042——帝国的骨架:先秦、秦汉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
			》 
			 售價:HK$ 
			539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594
			 
			 
	
 
      | 
     
      
      
      
      
         
          | 內容簡介: | 
         
         
           
            《文史田野与俾斯麦时代——德国文学、思想与 政治的互动史研究》以全新的文学批评视野对德国崛 起时代的文学与思想、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田野鸟 瞰式的思考和研究。其主要涉指已不再仅为文学文本 或者文学史本身,而是文学现象与文史哲语境之间的 关系。或者说是德意志精神的产生与文学问的互动关 系。
   《文史田野与俾斯麦时代——德国文学、思想与 政治的互动史研究》所涉领域广阔,溯本逐源,从歌 德-赫尔德-黑格尔的文学哲学轴线连接到马克思-拉 萨尔-俾斯麦的政治轴线,从而探索德意志精神源起 对日耳曼民族崛起的本质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 瓦格纳与尼采的研究和拉萨尔研究,以及对马克思主 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追问,本书还原了这些德意志历史 人物的精神本质,从文化人类学的时代语境出发解读 了文学社会学。
           | 
         
       
      
      
      
      
         
          | 目錄: 
           |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德意志文化民族的政治兴起:日耳曼使命与铁血手段
  二 1860—1890年:俾斯麦与德国崛起的工业化转型
  三 文学、思想与政治史的互动:作为文史田野的现实主义小说
  四 理论框架与研究思路
 上篇
 第二章 俾斯麦的教养形成与德意志精神的确立
  一 俾斯麦的教育经历与教养形成——以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为中心
  二 作为政治家的俾斯麦:在铁血手段与文化理想之间
  三 德国社会的立体建构与德意志精神确立的“文化一政治”结构
 第三章 三雄纷争意若何?——1860年代的马克思、拉萨尔与俾斯麦
  一 民族国家建构——德意志视野中的俾斯麦功业及其比照者
  二 在理想情怀与现实功利之间——拉萨尔的两难与骑墙
  三 世界胸怀的体系重建——德意志传统中的马克思理论
  四 博弈语境与三雄纷争:谁是赢家?
 第四章 谁持赤练当空舞——尼采之疯与俾斯麦去职
  一 尼采的疯癫之路——从反对瓦格纳说起
  二 俾斯麦去职之途——在瓦格纳、马克思之间
  三 在巨人的阴影下——威廉二世时代的浮现
 中篇
 第五章 重构德国社会制度的大手笔——以《思考与回忆》为中心
  一 作为生平志业回顾的“回忆录”
  二 伟大时代的剧照下——真实的政治博弈进程
  三 作为德意志精神化身的俾斯麦及《思考与回忆》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
 第六章 《济金根》所反映的时代语境与精英理想
  一 作为理想人物的济金根一胡腾结构
  二 济金根的革命者意识?——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追问为中心
  三 《济金根》的思想史与文学史意义——兼论拉萨尔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选择
 第七章 反现代的哲学总结——以《苏鲁支语录》为中心
  一 “超人”之横空出世——东方哲语的西方底色
  二 《苏鲁支语录》反映的浪漫思脉代表之尼采
  三 作为体例范式的《苏鲁支语录》——以人类命运的诗哲思考为中心
 下篇
 第八章 “婚姻纽带”抑或“歧路之爱”——作为俾斯麦时代文史田野的《艾菲·布里斯特》及其反映的市民家庭价值观的变迁
  一 艾菲是如何被教化的?
  二 殷士台顿其人及其教养形成
  三 殷士台顿与俾斯麦时代政治高层的关联——理解普鲁士官僚阶层个案背后的资产阶级因素
  四 普鲁士的伦理观与俾斯麦时代的社会风俗——以“婚姻纽带”为中心
  五 “歧路之爱”?——德国传统脉络中市民家庭的价值观追问
 第九章 资本积累视闽中“国民性仆从意识”——《臣仆》与亨利希·曼的时代批判
  一 资本主义的官场视角与仆从民族性的客观语境
  二 仆从意识的国民性特征——教育规训与秩序寻求:以狄德利希为中心
  三 德意志特殊道路的必然?——兼论传统的另类建构问题:以老布克为中心
 第十章 文史世界里的俾斯麦时代——以《布登勃洛克一家》为中心
  一 俾斯麦时代的商业景观——以托马斯的经济活动为中心
  二 资产阶级的新陈代谢——以哈根斯特雷姆为例
  三 二元抗争的超越因素——以吕贝克望族布氏为例看资本主义德国的纵向背景
 第十一章 结论:从“浪漫一启蒙”思脉结构到“保守-自由”二元话语——德国文学史所体现的政治思想史进路
  一 思脉结构与思想话语
  二 “保守-自由”二元话语
  三 德国文学所体现的政治思想史进路:追问德意志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西文-中文名词对照表·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