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551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857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418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1520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449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857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关于中国汽车安全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对中国汽车安全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凝聚行业核心力量共同打造汽车安全领域第一权威出版物。本书汇集汽车安全领域主流企业、权威专家的精彩力作,为汽车产业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社会公众等掌握汽车安全发展情况提供借鉴和参考。
|
| 目錄:
|
Ⅰ 总报告
1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与汽车安全发展特点/001
一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现状与趋势/002
二 中国汽车安全发展特点分析与建议/010
Ⅱ 宏观环境篇
2 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汽车安全性能改善研究/024
3 汽车安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042
4 国外汽车安全新理念与新技术/065
Ⅲ 标准法规篇
5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现状及发展/072
6 电动汽车安全标准发展现状与未来动向/086
7 儿童安全乘车标准法规的研究与未来趋势/090
8 C-NCAP在促进汽车安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100
9 中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与效果分析/112
Ⅳ 技术调查篇
10 国内外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118
11 中国汽车被动安全产品发展调查报告/133
12 中国汽车主动安全产品发展调查报告/170
Ⅴ 企业发展篇
13 跻身世界级安全阵营的汽车安全技术攻略/201
14 全方位安全开发体系的建立及应用/214
15 完善的整车安全开发流程与体系建设/227
16 打造高性价比安全汽车促进自主品牌发展/233
17 从研发到生产全方位打造安全小型车/239
18 儿童安全座椅为中国儿童安全出行保驾护航/246
Ⅵ 附 录
19 附录1 中国汽车安全大事记/252
20 附录2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安全技术状况统计/257
21 附录3 C-NCAP测试评价统计/262
|
| 內容試閱:
|
摘要
“汽车安全蓝皮书”是关于中国汽车安全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本书为首次出版的第一册报告。本书是在国内部分汽车相关企业以及众多汽车安全领域的资深专家的鼎力支持下,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多位研究人员及行业专家共同撰写完成。
2014年度报告主要包括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汽车安全发展特点分析与建议、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汽车安全性能改善研究、汽车安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国外汽车安全新理念与新技术、中国汽车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现状及发展、电动汽车安全标准发展现状与未来动向、儿童安全乘车标准法规的研究与未来趋势、C-NCAP在促进汽车安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中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与效果分析、国内外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汽车被动安全产品发展调查报告、中国汽车主动安全产品发展调查报告以及部分企业汽车安全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规划等内容。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消费升级,中国汽车产销规模自2009年起持续居于世界第一位,汽车保有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机动车快速发展阶段,加上道路建设快速发展、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恶劣气象日趋频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全新的挑战。汽车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汽车安全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汽车安全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但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汽车安全标准在促进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推动汽车安全技术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汽车安全技术是当前国际汽车高新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高效的汽车安全技术研发体系,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基础共性技术、智能交通技术、主被动安全一体化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只有这样中国汽车安全技术才能跟上国际发展潮流,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汽车安全蓝皮书”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中国汽车安全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本书编委会将以促进汽车安全进步为立足点,凝聚行业核心力量共同打造汽车安全领域第一权威出版物。本书将汇集汽车安全领域主流企业、权威专家的精彩力作,为汽车产业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社会公众等掌握汽车安全发展情况提供借鉴和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