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352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50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352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653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434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90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454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 (1)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阿里、小米、腾讯等公司或大佬被贴上“互联网思维”标签,让人们去膜拜、学习;当下流行的“互联网现象”就等同于互联网思维吗?这都是一种误读!大佬的玩法,你学得来吗? (2)《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以独特视角解读:互联网思维是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本书通过对30余个接地气案例的深刻解析,带你真正领略互联网思维的5大真义:去中心、异质、多元、感性和自传播。不讲高大上,只讲接地气的案例!助你具备趁势而为的素质,抢占风口的能力!
 (3)《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由资深风险投资人、自媒体“B 座12 楼”的运营者——大象、蔡博士与飘泊一柳三人,基于丰富的互联网与科技行业案例与实战积累写就;他们见过的项目足够多,深谙各种商业模式!写作本书用了大半年时间,改了又改,堪称真诚之作。相信书中的内容一定对你有用!
 (4)2014最不可错过的系统剖析互联网思维与新商业模式的重磅作品!推荐与互联网、商业有关的人群阅读!抢占风口从本书开始!
 |  
         
          | 內容簡介: |   
          | 在信息相对封闭和资源相对稀缺的工业时代,机器思维(工业思维)下的“成功学”与“科学管理”大行其道。然而一夜之间,底特律宣告破产,诺基亚被收购……一批批巨头轰然倒下,三维世界对二维世界正式下了战书。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决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进步,更是一次商业的进化,是一场思维的革命。2014 年恰恰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元年。
 资深风险投资人、自媒体“B 座12 楼”的运营者——大象、蔡博士与飘泊一柳三人,基于丰富的行业案例与实战积累,首度在《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中提出: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去中心、异质、多元和感性的。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强烈的情感诉求,以及自传播的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
 互联网并不是我们习惯上认为的工业时代的延伸,它彻底解构了工业思维,颠覆了我们所熟悉的商业世界。
 推荐与互联网、商业有关联的人群阅读本书。
 |  
         
          | 關於作者: |   
          | 项建标,网名大象 盈开投资创始合伙人,B座12楼发起人。
 
 长期从事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对创新商业模式有研究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书中的部分案例即为盈开的投资项目。
 
 蔡华,网名蔡博士
 
 
 B座12楼联合发起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曾创办网络教育公司多年,作为投资人投资过多个TMT相关项目。
 
 柳荣军,网名飘泊一柳
 B座12楼联合发起人。专注于TMT领域的早期投资。浙江大学自动控制系本科、MBA,原华为公司研发体系主管。
 |  
         
          | 目錄: |   
          | 上篇未来早已到来,只是还没有普及 第1章 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
 这些巨人倒下时“连身体都是温的”——身经百战,光环无数,一样在历史面前输得体无完肤。可是,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情感需求,只要你没有办法紧密参与,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1.1 那些陨落的巨星
 1.2 从底层开始的断裂
 1.3 疯狂比特币
 第2章 消费者重获主权
 在被互联网改变的现实世界里,门店依然是门店,衬衫依然是衬衫,也不会有一瓶互联网的矿泉水,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物理世界的存在方式。互联网对我们沟通方式和营销模式的改变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它对商业世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原本每一个孤立无援的消费者第一次在网络的世界里连接了起来,能够以群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
 2.1 一个沉睡已久的理想
 2.2 “丰饶”唤醒了消费者主权
 2.3 难以维系的垄断
 2.3.1 万恶的“资本家”开始讨好
 2.3.2 媒体的话语霸权分崩离析
 2.4 连接的惊人力量
 2.4.1 圈层:人际关系的扩展
 2.4.2 社群:社会关系的再凝聚
 2.5 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
 第3章 断层时代的商业速写
 余额宝被称为“屌丝”理财神器,它从一开始切入的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客户。在余额宝1000 亿元的规模中,平均每个客户的认购额才3000 多元,这个人群是传统的金融行业根本就没法服务好的。也不是他们不愿意服务,是服务的成本太高了。
 3.1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用户特征
 3.1.1 得“屌丝”者得天下
 3.1.2 无粉丝,不品牌
 3.2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产品
 3.2.1 “爽”:体验超出心理预期
 3.2.2 把复杂做到简单,把简单做到极致。
 3.2.3 爱是衡量产品体验的一道“金线”
 3.3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创业
 3.3.1 “以用户为中心”
 3.3.2 重视感性思维
 3.3.3 “纯粹,也是可以成功的”
 3 3 4 从超级产品经理到系统架构师
 中篇你以为的都是错的
 第4章 是体验,不只是产品
 用户体验不能只局限功能,而要着眼于产品的使用全过程。从用户第一次接触产品信息、到购买、到使用以及结束使用整个完整的过程,凡是和用户发生关系的所有环节都是体验的一部分。
 4.1 一场10 亿元人民币的赌局
 4.2 不要再换厨师了
 4.3 不是产品做了什么,而是用户体验了什么
 4.4 产品体验的3+3 法则
 4.4.1 产品体验的三个层面
 4.4.2 从三个角度说产品
 4.5 产品是一个有机生命体
 4.5.1 专注:找到产品发芽的种子
 4.5.2 快速验证,不断试错
 4.5.3 唯快不破:从瀑布模型到迭代进化模型
 4.6 极致体验:做重你的模式
 4.6.1 爱康国宾的创业故事
 4.6.2 创业本身已经很“轻”:我们都喜欢四两拨千斤
 4.6.3 做重模式的本质是提升产品体验
 4.6.4 “人”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第5章 是用户,不是客户
 传统的客户思维是一种告知的思维。通过大量的广告、促销来告诉客户,快来购买我的产品吧。
 而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的思维。相比于淡漠的客户思维模式,用户思维是把每个消费者都当作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货币选民”,他们之间是朋友的关系。
 5.1 “客户是上帝”
 5.1.1 “客户是上帝”是怎么来的?
 5.1.2 客户真的是上帝吗?
 5.1.3 客户是货币持有者,而不是“货币选民”
 5.2 用户思维的三大特征
 5.2.1 特征一: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的思维
 5.2.2 特征二:用户思维是信任与认同的思维
 5.2.3 特征三:用户思维是社群运营的思维
 5.3 用户帮你跨越鸿沟
 5.3.1 创新路上的鸿沟
 5.3.2 用户成就小米:100 个梦想的赞助商
 5.3.3 从众筹出发
 5.3.4 品牌是用户赋予的
 5.4 给用户持久体验来挖掘深层次需求
 5.4.1 他们都是你的用户
 5.4.2 用户需求的冰山
 5.4.3 获得用户并找到冰山下的“内在”
 第6章 是传播,不是营销
 让企业说人话,说起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但真做起来很多企业做不好。很多时候,企业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潜意识里面仍然觉得自己是个企业,以一个企业的身份与消费者交谈是永远说不出人话的。
 6.1 Surface RT:巨资营销难挽败局
 6.2 新营销的三个机制
 6.2.1 驱动力不同
 6.2.2 路径不同
 6.2.3 信任机制
 6.3 产品即媒体
 6.3.1 极致产品的媒体属性
 6.3.2 情感体验的媒体属性
 6.4 市场即对话
 6.4.1 说人话
 6.4.2 参与感
 第7章 不一样的赢利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商业的赢利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赚钱不再只局限于通过功能卖产品,还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体验,从服务和平台赚钱。
 7.1 不止从功能赚钱
 7.1.1 从功能赚钱
 7.1.2 从服务赚钱
 7.1.3 从平台赚钱
 7.2 免费模式
 7.2.1 免费不是伎俩,而是新经济范式的基础
 7.2.2 免费的背后
 7.3 按用户估值
 7.4 寻找赚钱的通道
 第8章 是管理,更是协同
 但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冲击,恰恰是快速和变化。
 所以在面对这样一个以指数级速度发展的时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不再是成本和绩效,而是创新;管理学的使命也不再是控制和稳定,而是培养组织应对变化的能力。
 8.1 管理创新是最高层级的创新
 8.2 “失控”的管理
 8.2.1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8.2.2 帝王心术
 8.3 从野蛮创业、精益创业到协同创业
 8.4 协同的五个原则
 8.4.1 使命是企业的终极承诺
 8.4.2 企业是一个社区
 8.4.3 让信息自由流转
 8.4.4 善用协同工具
 8.4.5 告别大象,化身蜂群
 下篇分享一个本书作者的互联网思维案例
 第9章 B 座12 楼,一个自媒体的创新实践
 span style="font-famil
 |  
         
          | 內容試閱: |   
          | 3.3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创业 【众筹模式】你是个“挑剔”又满脑子奇思妙想的人,你觉得看过的动画片弱爆了,恰好你身边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你们对自己擅长的东西很有信心,聊着聊着你们就想把想法变成现实……可是,实际当中的困难那么多,你缺乏启动资金,不知道如何说服满脑疑虑的投资人,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会喜欢自己的创意,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此买单……这时,你会怎么做?
 这个循环,几乎是多年来创业者人人碰到过的场景;与此相对应,手握资金的投资者也在为“硬币的另一面”而发愁:我怎么找到靠谱的项目?
 2012 年4 月,网络人气漫画家熊顿在国内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发起《滚蛋吧!肿瘤君》新书预售项目,筹资目标是10 万元人民币,上线第1 天就冲到了11 万元,第2 天达到23 万元,最后达到34 万元的预售金额。总共12 万人浏览了该项目,其中有4163 位支持者。该项目采用预售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模式,降低了出版社的投资风险,给新人作家全新的销售模式和渠道。
 2013 年6 月底,国内原创动画《十万个冷笑话》剧场版宣布筹款100 万元的目标达到,由此诞生“点名时间”上第1 个100 万元的项目;2013 年8 月1 日,因为从创意到制作历时6 年之久而被翘首以待的粉丝戏称为“神坑”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仅筹资45 天便获得158 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从2011 年7 月点名时间上线至2012 年年底,6000多个项目提案,600 多个项目上线,接近一半的项目已筹资成功并顺利发放回报。
 众筹网站是典型的舶来品。众筹,即大众筹集,是指以“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模式,国外典型的代表平台是Kickstarter。
 正如电商颠覆了国人的消费方式一样,众筹也将改变整个创业环境。如今,有创新想法的人可以不通过VC,直接从支持者手中获得资金,并拥有对项目的自主权,不必担心股份被稀释。此外,众筹网站也起到了提前检验市场、降低项目和投资人市场风险的作用。支持者用脚投票,项目发起者可以从网站的反馈中看到自己的创意的市场价值。
 在所有“成功学家”的描述里,创业,从来是一件无比苦逼的事情。无论是王石的贩大豆还是马云到国家体委推销“中国黄页”,或者史玉柱的“九死一生”和褚时健75 岁时的东山再起。因为,以前的创业不仅需要你干好自己的事情,服务好自己的消费者,还需要和层层管制相斡旋,挖空心思在有限的“红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绿洲。
 到今天为止,创业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不得不承认,它比以前更简单了。
 众筹模式的兴起,只是使创业变简单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高度的分工使得专业技术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障碍。你要开发一个极致的功能,并不一定需要你自己变身为那个技术专家;你的产品投放市场时,也并不一定要让你自己变成营销专家。以前的创业之所以看起来很艰难,很大的原因是,你必须让自己变成每一方面的专家,既是技术专家,还得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的公关高手。
 之所以说今天的创业仍然不容易,是因为理想的创业者虽然不需要成为全才,但是必须成为洞悉用户心理和消费者需求的行家。
 3.3.1 “以用户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Focus on the user and allelse will follow),是Google 十大座右铭中的第1 条。
 可能Google 让我们印象更深的是它“不作恶”(Don’t be evil)的价值观,但“以用户为中心”才是Google 的立身之本。不仅如此,“以用户为中心”应该也必须是所有创业公司的立身之本。
 “以用户为中心”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观念。早在1954 年,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就在他的《管理实践》一书中对企业存在的目的作了定义:“如果我们要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从理解企业的目的开始。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事实上,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对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有说服力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
 创业者常犯的通病就是其创业的动力不是基于用户需求,而是基于个人的情结或者人定胜天的虚妄的英雄主义幻想。
 很多成熟的创业者也明白“以用户为中心”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仍然会不自觉地将利润和绩效作为考量的核心。利润和绩效当然重要,但是它们只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结果,因为“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顾客,通过其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才使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使物品转化为商品。企业想生产什么并不十分重要,而顾客想买什么,什么是他们的认知价值,才是决定性的。他们决定着企业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企业是否会兴旺。”
 当然,任何道理说说都是容易的,“口吐莲花”、“下笔千秋”,
 但改变都是小火慢慢炖出来的。
 3.3.2 重视感性思维
 长期以来,感性思维一直都是创业的大忌。的确,在过去的创业中你必须精于功能的设计、成本的控制、流程的管控、政商关系的处理,理性、精明,是创业成功的必备素质,甚至也是唯一的素质。
 但在今天,光有理性却并不管用了,至少不足以让你成为一个牛的创业者,成就一个牛的企业。因为今天理想的创业者,除了要具备技术和运营能力,更需要具备洞悉人性、洞察用户心理的能力。
 1.像女性一样感知
 过去我们了解客户一般采用的是市场调研的方式,靠抽样调查,靠样本分析。在匮乏年代,在工业化时代,在消费者的需求还停留在吃饱穿暖、人身安全的时代,这样的方法自然是有效的,因为消费者在意的是功能和性价比。但是当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上升到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个层面的时候,抽样调查就变得非常扯淡了。
 【一个感性的案例】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家包包生产企业准备设计一款更贴近消费者的女士用包,就派出市场人员去调研,发现女孩子每次从包里找东西都显得非常费劲,所有的数据都证明现在的女包设计不合理,应该有更多的隔层。于是,企业马上推出了一款有更多隔层的女包投放市场,广告也没少打,市场就是没起来。企业只好求助营销专家,专家一通研究以后发现,原来是女人就喜欢享受从包里慢慢找出东西的过程。
 以前有一本试图解释男女吵架模式的工具书,叫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书中讲到男人外表强硬,但思维简单,属于线性思维;女人外表柔弱,但思维呈网状,敏感,富有想象力。
 所以,男人不能理解女人在吵架中的行为:那么喜欢翻旧账,那么恶毒的词语都想得出来。过去的淑女怎么转眼就变成了悍妇?
 原来,女人的逻辑如下:她只能用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男人的关注。她要用最决绝的话、最后悔的词语来表态,她其实是在提醒男人——我要的只是一点温柔而已。
 而女人也不能理解男人在吵架中的行为,女人总是一厢情愿地想:我喜欢拿你跟人家比较,还不是因为我喜欢你!
 而男人的逻辑是:你说别人好,那你为什么要跟我?
 在互联网的熏染之下,如今的用户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女性的特征。女性主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说在人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更在意产品的情感属性,更追求产品之于个人品位的意义,情感的浓度越高,产品的黏性越大。而情感只能感知、体察和揣摩,却不能通过调研得知。有一句话“用户只会抱怨,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要说明“女性”是一种隐喻,是一种思想特质,不是指身体意义上的女性,而是“自我”意义上的女性。“男女”,就像“左脑右脑”、“理性感性”一样,本身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中,只不过当我们还需要从外部世界中获得存在意义的时候,“男性”思维就是我们立身的根本,“女性主义”的思维特质就会更多地被藏在潜意识层面。但是在物质丰饶、消费者为主导的今天,自我的和个人化的意识越来越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这和每个人的境遇、物质状况并没有关系,“屌丝”文化中的“我不爽、我不屑,但我存在”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女性”思维天然就是情感导向和体验导向的,好与不好,爽与不爽,并不需要经过逻辑论证,而是一种本能的直觉反应,知其然,但不需要知其所以然。
 过去的商业讲究的是功能独到、卖点突出,然后通过广告的方式将它们灌输给消费者,产品卖出去,商业活动就结束了。今天的商业,产品只是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起点,如果有终点,那个终点就是消费者的一个“赞”或一次分享。
 2.“放弃理性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感性和理性之间仿佛存在着一条天然的鸿沟。理性的人往往缠绕在精确的逻辑中沾沾自喜,而感性派又对自己在细微处发现真谛的能力自鸣得意。
 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无论你的思维模式偏于理性还是感性,都有必要将两者打通,理性让我们变得精确,感性让我们富有情怀。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更极端。在一次《微信背后的产品观》的演讲中,他甚至认为产品经理应该“放弃理性思维,更应该依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分析。产品经理应该是一个文艺青年,而非理性青年。”“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一并接受下来,彻底去除其中的相对性,丝毫不会觉得其中的矛盾和冲突之处。”
 张小龙的观点看起来像是矫枉过正,但其实是因为我们之前的产品观实在是太过于依托逻辑和理性了,而逻辑和理性只会让我们离用户越来越远。“放弃理性思维”的本意是要在理性的基础上,激活你潜在的感性思维。这个当然很难,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超级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现实扭曲力场”。
 Y Combinator的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被称为撼动硅谷的人。在哈佛大学拿到计算机博士学位后,他先到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后来又到罗德岛设计学院,在经历了潦倒的艺术家生涯后,重新操起键盘和鼠标,创办了后来被雅虎收购的Viaweb。他认为程序员就是一个手工艺人,和画家属于同一个工种,都是在创造,程序员必须像画家一样思考,时刻考虑到用户的人性需要,这样才能做出伟大的产品。
 3.懂自己,更要懂用户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超级产品经理,一种更懂自己,另一种更懂用户。
 乔布斯显然属于前者,双鱼座的他属于艺术家类型的企业家,他是摩西式的不世出的人物。他对产品的热爱和审美水平决定了他做的产品就是最高水准,是要用户来追随的。在国内的超级产品经理中,魅族手机的创始人黄章也有这样的气质,但是很显然黄章并不具备乔布斯这样的审美水平和气质,所以,魅族也就只能成为魅族。
 马化腾、张小龙、周鸿祎、雷军则是属于更懂用户的那一类。他们的能力是自我催眠,把自己深度催眠成典型用户,快速在工程师思维和用户思维之间切换。当然,用户思维的获取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对人性的理解,还需要潜入到用户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都说腾讯的产品做得好,看看马化腾(Pony)凌晨一点多还在微博上和用户交流,就知道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