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45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857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408
 
  《 
			小白理财进阶之道:富爸爸的财富花园+财务自由笔记+有钱人穷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共3册)
			》
 售價:HK$ 
			915
 
  《 
			谎言的逻辑: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专享版
			》
 售價:HK$ 
			254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653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1158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 1.网络文化、快餐文化“革着传统阅读的命”,媒体多元化和信息数字化让今天的人匀跑步进入了“后阅读时代”。本书是对当今阅读潮流的反思。 2.很多人担心阅读内容的宽泛,造成阅读的泡沫、碎片化,其实这是阅读的细化。本书带我们观察人类阅读史,思考阅读介质上的进化与科技发展、阅读认知的关系。
 |  
         
          | 內容簡介: |   
          | 后阅读时代源于电子阅读的崛起,由此带来全新的阅读状况。今天的阅读内容可谓超过任何一个纸质阅读的时代。本书是对阅读潮流的思索,亦是对阅读潮流的反思。本书分为四辑: 辑一 后阅读时代,收录《与书本关系紧张》《读书界也有名利场》等文;辑二 书之归去来,收录《书之归去来》《流动的书》《未来的书店》《书之书》等文;辑三 与写作有关,收录《序跋闲话》等文;辑四 书话与书评,收录《书话学的设想》等文;辑五 我的读书,收录《春天,读安遇的诗》《杨栋的生肖文集》《木心与冰心》《放错的书架》等文。
 |  
         
          | 關於作者: |   
          | 朱晓剑,专栏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2009年获得阿拉善SEE协会生态写作入围奖。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著有《写在书边上》《书式生活》《杯酒慰风尘》《闲言碎语》《书店病人》等书。 |  
         
          | 目錄: |   
          | 辑一 后阅读时代 002 与书本关系紧张
 004 读书界也有名利场
 006 一群民间读书人
 008 一个人的阅读排行榜
 010 阅读的在场主义
 012 微阅读不等于浅阅读
 015 蹭书者
 017 焚书单
 019 读书的偏见
 021 读书的时间与状态
 024 阅读是否需要立法倡导
 027 优雅的阅读
 029 导读课
 031 会营销的文化商人
 辑二 书之归去来
 034 书之归去来
 036 流动的书
 038 未来的书店
 042 书之书
 046 老课本
 050 汉字之源
 054 汉字之美
 059 书札
 063 私人书信
 065 摄影的力量
 辑三 与写作有关
 070 序跋闲话
 072 诺奖的另一种可能
 075 跟路遥无关的文学奖
 077 所谓天才翻译家
 079 读小说写小说
 081 蓝色的东欧
 083 随笔的写法
 085 知青小说的未来
 087 移民文学的路径
 091 回归自然的主题
 095 城市文学
 099 小众的历史著作
 辑四 书话与书评
 102 书话学的设想
 104 书话绕不过的山头
 106 书话作家的谱系
 109 书话的“版本学”
 111 书话的陷阱
 113 让书评人自由发言
 115 书评时代来了吗
 辑五 我的读书生活
 118 春天,读安遇的诗
 120 杨栋的生肖文集
 123 木心与冰心
 125 用小说记载青春的温度
 127 下午茶上的文学
 129 新启蒙,从孩子做起
 133 新民说,中国未来不是梦
 137 读孙犁
 141 阅读艾芜
 145 沙汀闲话
 147 笺纸的诗意
 149 网络空间的“神经漫游者”
 153 找寻“失落的优雅”
 157 爱可能爱无能
 161 民国女子很有范儿
 165 “我们的小镇”上的时空之旅
 168 “逃离”与回归
 172 放错的书架
 176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与书本关系紧张 平时出门与朋友相见,若是遇到新朋友,总会介绍是读书人,似乎这也算是身份之一了。接下来总会有疑问的目光探寻,真的是这么回事吗?我只好说,还成。平时没事就在翻翻书。话虽如此,接下来,他(她)就会说,现在手机、上网,想了解的基本上都了解了,还有必要去看书吗?甚至有人声称,我一看到书就想睡觉。
 但最尴尬的是,在他们的眼里,读书的人基本上是奇怪的动物。说起读书,应该是学生干的事情,一个成年人不务正业地去读书,总归不是什么好事吧。接下来,关于读书的话题就像一个点缀,一晃而过。“不读书,也能活得很好”,这也被当作一种信条来看了。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那么,对比当下的阅读,我想他肯定错了,他没看到读书不读书并不是决定生活品质的高低最重要的环节了。
 记得有人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读书的人,一类是不读书的人。按类来划分人群是否具有科学性,似乎是一个疑问。不过,这也说明了时下对阅读的心态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的,在不读书的人看来,读书不能当饭吃,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求,因此才会有为什么要读书这样的疑问。
 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这一类人是与书本关系紧张。实用主义至上的今天,反而是读书人成为怪物的一种,大家都在谈钱谈生意时,你此时插话进来说,“最近读什么书?”读书能干嘛呢?能解决现实问题吗?这样的诘问可能是最轻的待遇了,恶劣一点的话,差不多要被打出门的吧:“读什么书?别乱我们做大事的计划”。正巧,某一天跟几个朋友聚会,大家说的都是最近又承包什么样的建筑工程,挣钱几何。我只好闭口不谈,虽然坐在那儿一副聆听的样子,却早已神游八方,与书本对话去了。事实上,遇到这样的事多了,你的心态就平和了。大家坐在一起,不聊读书,那有什么关系呢?读书到底是个人的私事,哪儿需要你一个人唠叨读书如何。最终落个没趣,也多半是自找的。
 不读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吧。听多了这话,也就一笑而过,这话真的没法去争辩,你总不能拿二十年之后的状况跟当下相比,未来的预期收益虽然在经济学上是可以评估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无法判断读书在未来的收益是几何,只能说,读一点书,避免让自己跟这个世界距离远一点,能找到一个安身的所在。在那个“世界”里,是否一切都是美好的?却也未必。
 话又说过来,与书本关系紧张的人,恰与人际关系紧张的人极为相似:在读书人看来,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让世界不再那么美好,倘若采取拒绝的方式,那就被视为清高,若是迎合的方式,似乎是背叛了阅读。这样的关系是不是可以简单一点,让人与书之间更和谐一点,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点关爱,哪怕是在生活的隘口上,遇上了困难,也会有解救之道吧。
 诚然,读书只是个人的趣味和喜好在这里,就做下去了,就跟许多个人的嗜好一样,也没多少值得炫耀的地步。那么,与书本关系紧张不紧张也算不得多大的事了。或许,我们能与书本解脱关系,过上自以为很不错的生活,从而满足,这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也未可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