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
 售價:HK$ 
			306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HK$ 
			352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HK$ 
			449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HK$ 
			306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HK$ 
			500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HK$ 
			653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HK$ 
			755
 
 
 | 
         
          | 編輯推薦: |   
          | “中国道路”可以表述为中国社会的一次艰难而伟大的转型,即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社会,从一个封闭社会转变为一个开放社会,从一个传统文明社会(前现代)转变为一个现代文明社会。这一转型自晚清始(确切讲是1840年)就已经开始,到现在已跨世纪而历经170多年。到今天,它依然还是一个未彻底完成的方案,依然还是一种“进行时态”。站在十八大开启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谈“中国道路”这一老问题,是想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序地推进这一进程,以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行理性而深刻的思考,因为这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也是对学者历史责任感的一种强烈呼唤与思想拷问。 |  
         
          | 內容簡介: |   
          | 本书试图揭示“中国道路”整体演化的系统性与必然性,在历史纵向发展中(从时间维度)认识“中国道路”强大而内在的生命力,在国际横向比较中(从空间维度)认识“中国道路”演化的艰巨性与优越性,进而获知“中国道路”内在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以展示“中国道路”是一条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完全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进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同时在国际上促进各国对“中国道路”,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  
         
          | 關於作者: |   
          | 贺新元,男,汉族,江西永新人,1970年10月出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西藏研究。完成国家级、部级课题近10项,相继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各级课题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加强和改进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等。 |  
         
          | 目錄: |   
          | 自序 导言
 上篇:“中国道路”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  “中国道路”在试错中孕育(1840-1921)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历史任务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孕育
 第二章  “中国道路”在革命中艰难诞生(1921-1956)
 第一节  列宁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评价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节 “五四运动”开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一场注定破裂的为各自利益而结合的国强共弱的暂时合作
 第五节  土地革命与井冈山革命道路
 第六节 毛泽东思想与抗战胜利
 第七节  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章  “中国道路”在建设中曲折发展(1956-1976)
 第一节   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节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失误的原因简析与启示
 第四章  “中国道路”在改革中发展完善(1976-)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
 第四节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新局面
 第五章  “中国道路”之“制度”的发展完善
 第一节   根本政治制度的发展简述
 第二节   基本制度的发展简述
 第三节   具体制度的发展简述
 第六章  小结:中华民族在“中国道路”中“蜕变”与“重生”
 中篇:“中国道路”的辩证解读
 第七章 “中国道路”与“苏联道路”的不一样
 第一节  苏联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
 第二节  苏联建设道路与中国建设道路
 第三节  苏联改革道路与中国改革道路
 第四节  两种改革观的方法论简析
 第八章  “中国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不一样
 第一节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不可持续性与发展方向
 第二节  拉美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的陷阱
 第三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道路”之根
 第四节  中国国情:“中国道路”之土
 第九章  “中国道路”之“路”的理路分析
 第一节 “中国道路”开拓中的辩证思想
 第二节 “中国道路”发展的辩证指向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  “中国道路”之“道”的理路分析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普遍真理
 第二节   毛泽东1956年的“思想理论遗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   邓小平发展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一章  “中国道路”发展的几点启示与再思考
 第一节  “中国道路”的几点再思考
 第二节  “中国道路”发展的几点启示
 第十二章  小结:“中国道路”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
 下篇:“中国道路”的文明意义
 第十三章  “中国道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明何以能转型
 第二节  “中国道路”: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正的“文明立国”之道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种现代化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第十四章  “中国道路”的国际意义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节  中苏美英“相约”改革,中国改革彰显国际意义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
 第十五章   小结:世界需要复兴、包容与创新“三位一体”的文明中国
 结语:在“中国道路”自信中提升“中国自觉”
 参考文献
 后  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