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别字之辨
》
售價:NT$
653.0

《
AIGC革命-产业升级与商业创新
》
售價:NT$
305.0

《
奥匈帝国命运三部曲:分道扬镳
》
售價:NT$
347.0

《
超级沟通者 与所有人连接的秘密 查尔斯·都希格 著 普利策奖获奖者 《习惯的力量》《习惯的力量2》作者 人际沟通畅销书籍
》
售價:NT$
352.0

《
人工智能硬件加速器设计
》
售價:NT$
454.0

《
走向世界丛书(全十册)
》
售價:NT$
8058.0

《
八段锦: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健康长寿之道
》
售價:NT$
203.0

《
中国国家历史(叁拾捌)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大学》是《礼记》的篇目之一,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大学》着重讨论个人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由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编委会主编的这本书是《大学》的注译本,由原文、注释、译文和札记四部分内容构成。
|
內容簡介: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大学》是专讲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理学代表作。
由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编委会主编的这本书 是《大学》的注译本,依据教育部2011版《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
|
目錄: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
內容試閱:
|
大学之道,就是人生之道 德,做人的根本。《尚书》云:“克明俊德,以 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 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在古代,贤人志士崇尚 德行,以道德感化、教化民 众,从而使社会和谐,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
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生命问题的思考,其功用不在 于增加外界的知识,而在 于提高心灵的境界。《大学》开章明义,“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其修养的方 法,则在于“三省吾身”、“反躬求诸己”,每天拷 问自己的良知,以生命付诸道 德的实践。
古代典籍中有“蘧伯玉寡过知非”的记载。蘧伯 玉是卫国的大夫,春秋时 著名的政治家,姓蘧名瑷字伯玉。他二十岁的时候, 个人的修养就已经达到相 当高深的程度,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言行做出反省,从 而使自己每天都有所体悟, 而不迷失自我。“逐日如是,日日自检。”天天坚持 自省,天天自我作出评判与 检讨,日日不息。于是他每天都能发现自己以前的失 误。
世间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做错事并不 怕。只要知错能改、改过自新就行。怕的是不能自我 反省,自己不知错,还不 愿意别人批评指出。尤其不可救药的是对自己错误不 能够充分认识,还自以为 是,并强制别人也以为是。而蘧伯玉数十年如一目, 每天都在做着自省的功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改过迁善,常见前非,至五十 岁时,犹追咎四十九年之 非”。可见,德行的修养,在于坚持,在于诚笃。一 个人一天不做坏事,是容易 做到的;一月不做不合规范的事,也可以做到;但是 ,一生不做~件违心的事, 则就极为难得而令人敬佩了。人生的修养不是一朝一 夕的功夫,而是点点滴滴、 日积月累的结果。
“明明德”的功用,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就是提 高全民素质,造就新的高素 质的民众。其最终的目的是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 ,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 是实现和谐。
人类是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主体因素,但是 个人在历史长河中又是微 乎其微的。从人的心理上来讲,人们都想出人头地, 争做先锋。这是人的欲望 之一。可事实上呢,由于受到个人性情、教育程度、 环境机会等因素的影响, 结果总是不那么让人乐观。少数人出类拔萃,叱咤风 云;个别人自甘堕落,作 奸犯科;而绝大多数人都平平庸庸,安于现状。这是 一种规律,谁都无法改变。
然而,无论如何,从自己做起,淡泊明志,洁身自好 ,静心修身,提高素养,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这是历史前进 所呼唤的,更是人类文明 所要求的。而这一点,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讲, 应该是不难做到的。无论 你从事何种职业,重要的是先有进取的意识,有敬业 的精神。这就是“明明德” 的根本。
人生的静悟 动与静是生命的基调。动是进取的姿势,是积极 奔赴、有所承担的形象; 静是心灵的常态,是回归心灵的栖居。动是行为的实 践与择取,使我们求证、 拥有;静给我们以休憩与颖悟,让我们思考、品味。
动是不甘固守而打破庸常 的奋然前行,静是休养德行的必由之路。
在喧哗而又忙碌的尘世,很难分出一点闲情来体 悟生命之本源。于是,喧 闹、纷争,甚至于碌碌无为渐渐占据了我们所有静谧 的生命空间!常有一种疲 惫、焦虑的不安,袭向心灵深处,让人茫然无所寄处 。
静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当你闲居独 处于静雅陋室,抛却一切 世事纷扰,品一杯香茗,任思绪随袅袅轻烟飘飞,不 经意间静由心来,这是一 种淡淡而惬意的静。如果还能够有一曲喜欢的旋律陪 伴,抑或敲出一段心情文 字,自是“小静”有所“小得”了。
真正的静,其实是一种境界。诸葛亮有“宁静致 远,淡泊明志”的睿智哲 言。意思大概是保持心灵的宁静,不事张扬,向着心 中那个目标作出实实在在 的努力,从而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怀着恬淡自在的 心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 自然的滋养,在宁静淡泊中,渐渐走近人性的真正本 源。“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意思是说人们在树立了自己 所要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的志向时,应当心怀宁静,使 浮躁的心绪回归透明纯净, 不要让过多的杂念干扰我们的思考。这种静的境界, 应该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修 行,让我们不断反观自己的内心,在熙熙攘攘的尘世 中,不断认识并超越自己, 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创造人生道德的至高境界。
静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智慧的心境,是看穿 人生沉浮的顿悟。那种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 外云卷云舒”的从容与安 适,总令人感佩。静而生境,则绝虑忘忧。怒云狂飙 ,终为雨露,归于静美。
倘若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心灵里存留下宁静的一角,不 仅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寄留, 也使我们能够从简单麻木的庸常状态中走出,在喧闹 忙碌中分出一点闲暇去体 悟生命的真正本源。
当摒弃世间尘俗的杂念,挣脱掉所有缘于物欲的 吟哦,在心绪的骚动平静 下来之后,在动之侧冥想静之优越,在动之畔沉思静 之空灵,静便自心而生。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中 的一粟。然而就是这每一 粒粟,装点着精彩纷呈的世界,使得世界如此的神奇 微妙。那么,就让我们的 心灵从蓝天白云、幽谷山林般的安谧中获取一份宁静 ,静静地来,静静地走过, 然后静静地离去。
P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