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鲍鹏山新批水浒传(全三册)
			》
 售價:HK$ 
			1520
 
  《 
			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
			》
 售價:HK$ 
			1367
 
  《 
			希波战争
			》
 售價:HK$ 
			449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500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265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500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39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347
 
 
 | 
         
          | 編輯推薦: |   
          | 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荣获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因此,社会大众对中国文学、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和兴趣陡然增长。 莫言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哪些中国作家过去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规则和复杂程序是什么?诺贝尔奖评审有何潜在内幕?中国还有谁能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历史的遗憾”有哪些?这一个个疑问不仅是读者大众所关心的,也是文学专业人士所思考的。因此,就有了这样一本《在中国:谁最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后的回顾与反思》的问世。
 其实,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的渊源颇早颇深。不仅鲁迅最早与诺贝尔文学奖有缘,而且沈从文也曾与诺贝尔文学奖近在咫尺。所以,解读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渊源关系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作者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思考,不仅写出了包括鲁迅、沈从文、巴金、莫言等人在内的十一位中国作家生活和创作的经历故事,更写出了他们文学创作的时代价值与艺术特色,以及与诺贝尔文学奖的特殊关系。其中,不乏对这些作家深入研判后的真知灼见。如对鲁迅,写出他心中深藏的“弑父”情结和表现;对王蒙,道出了他文学创作的特殊
 |  
         
          | 內容簡介: |   
          | 长期以来,中国人有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以至莫言获奖,举国欢庆。最近有报道称,在莫言获奖后,中国有的省份和地区县以上四大领导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每位领导干部书柜里,都收有一套《莫言文集》。这不仅是莫言本人没想到的,也是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没想到的。可见,“诺奖情结”在中国是何等根深蒂固。本书就以一章篇幅专门论及中国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可为一家之言。至于诺贝尔文学奖“历史的遗憾”、“谁还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问题,书中也有专章解读,力图还原历史和展望未来。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这一主题颇为宏大。本书就是这样举重若轻,通过对一个个的人和一件件的事的深度解读,进而阐明上述主题内容。因此,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知识性与可读性相融合,就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因而也成为吸引读者的可贵之处。
 |  
         
          | 關於作者: |   
          | 黄道京,资深出版人,2005年“世界最美的书”《曹雪芹风筝艺术》执笔作者、责任编辑,中国文化战略出版社总编辑,国家新闻广电总局质检中心、监管中心特聘审评作家。李仲凯,作家,郑州铁道职业教育学院教授。 |  
         
          | 目錄: |   
          | 序 聂震宁 前言 黄道京
 第 一 章 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之夜”
 第 二 章 揭秘诺贝尔文学奖
 第 三 章 诺贝尔文学奖历史的遗憾
 第 四 章 中国人与诺贝尔文学奖
 第 五 章 鲁迅:始于绝望的希望
 第 六 章 林语堂的机遇
 第 七 章 老舍的遗恨
 第 八 章 沈从文的意外
 第 九 章 巴金的箴言
 第 十 章 艾青的荣誉
 第十一章 王蒙的骄傲
 第十二章 李敖的狂言
 第十三章 诗意北岛
 第十四章 曹乃谦:马悦然看重的乡土作家
 第十五章 莫言的故事
 第十六章 反思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和荣誉
 第十七章 谁还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附录
 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名录(1901——2013)
 二、与中国有关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赛珍珠和高行健
 三、莫言颁奖词和获奖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