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352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857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301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500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403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296
 
  《 
			北境之王 白刃 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魔戒 冰与火之歌 现实版  圣王 奥斯瓦尔德及其所处的不
			》
 售價:HK$ 
			551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1760
 
 
 | 
         
          | 內容簡介: |   
          | 作为身处城市开发建设一线的城建新兴置业人,目睹了滕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进程,也亲身参与了这座城市的改造、升级和建设,所以他们对于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有着更深切的感受。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藏着一个宏大的事业梦想,也会对这个梦想加以追问。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追问,让人充满激情、步伐坚定,而使梦想变得更加清晰和美好。在脚手架林立的建设工地现场,在大型设备运转的轰鸣声中,在征询专家建议的会议室里,在奔赴天南地北学习的路上,在加班讨论方案的不眠之夜……大家用这些前行的片段编织着未来。也许,建设一座彰显时代特征、符合业主需求、功能配套完整、设计细节完美的新兴社区,一座展现新城市主义人文情怀的宜居之地,就是他们的终极梦想。
 |  
         
          | 關於作者: |   
          | 郑锋,中国博客维权标本人物、滕州日报社副社长。曾有工业、商业、传媒等多种从业经历。从事报业经营管理近20年,组织实施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广告营销活动,参与策划了多家企业的营销实战。曾在《广告导报》等报刊发表多篇广告营销研讨文章,多篇论文和广告作品在展评中获奖。曾在《文学世界》、《时代文学》等刊物发表多篇文学作品,著有文集《心语》。 |  
         
          | 目錄: |   
          | 第一部分 过去、现在、未来—新城市主义社区的成长 1.汪先生一家的幸福生活
 2.大同天下映像
 3.历史的积淀
 4.新城市主义地产
 第二部分 文化铸就地产品牌
 1.文化的植入,预埋品牌的种子
 2.文化的推动,大同兼爱天下
 3.文化的产品,展现着凝聚的力量
 第三部分 大同天下商业展望
 1.商业发展潜力与服务机制
 2.精英人士创业投资点评
 第四部分 草根开店指南
 1.创业的时代
 2.商怕选错行
 3.钱从哪里来
 4.为你的店觅个好位置
 5.让你的店名闪闪发光
 6.店面营造的是一种感觉
 7.选定良辰吉日
 8.做好规划逐项推进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我们走马观花地参观了大同天下的全貌,目睹了城市建设的恢弘杰作,领略了来自传统与现代建筑文化融合的风采,却怎么也不会想到,在短短的四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旧城生活区。高低不平的路面,曲折狭窄的小道,格调不一的民房,传统设置的摊点,这一切都与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极不相称。 为了改善荆河南岸居民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2009年年底,滕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东寺院、西寺院区域实施拆迁改造建设工程。
 2010年,这片区域旧貌成为历史的过往。城建集团将为这片土地汇入新的理念,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开启新城市建设的进程,书写新时代的美好篇章。
 城建威尼斯和大同天下两个项目先后启动,规划名师、设计专家相继入驻项目,数千名建筑工人参与建设,各种工程设备运达此地。从2010年8月,大同天下开始动工起,短短几年时间,一条条街巷道路延展贯通,一片片鲜花绿草生根发芽,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为这片土地赋予了崭新的形态。
 据史料记载,并经后人整理,东寺院建于清初,早先名叫小祝庄。有记事碑载录,乾隆下江南的时候路过这个村,村民盛情迎送。乾隆为表谢
 意,赐宴一席。村民们以此为荣,故更村名为赐宴村,并立碑于道旁以示荣耀。后来又以村西有奶奶庙,改称东寺院。1813年《滕县村庄表》载列
 东寺院,1990年改称为东寺院街。据《姚氏族谱》记载,明崇祯年间,姚氏由巨野来滕,在城南奶奶庙西侧建村,名为西寺院。历代志书和碑碣把东、西寺院统称为寺院村、赐宴村或四言村。1990年改称为西寺院街。而民间的版本则是,乾隆下江南时途经此地,两村的老百姓都以邀请到皇帝赴宴为荣,于是东面也设宴,西面也设宴,故而称为东设宴、西设宴,后来几经演化就成了现在的东寺院和西寺院。
 深厚文化的浸润,使这里民风淳朴。人们大都热情好客、勤劳敦厚,在历史的绵延中走过漫长的岁月。在大同天下开工建设的过程中,曾经出土了距今已有1900余年的汉画像石,这也成为这片区域历史文化的有力佐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