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盗臣:乾隆四十六年钦办大案纪事
》
售價:HK$
383

《
发明与经济增长
》
售價:HK$
454

《
从奥林匹斯山走来:德意志的考古学与爱希腊主义(1750—1970)
》
售價:HK$
653

《
乱世流离三百年:两晋南北朝十二讲(3版)两晋南北朝历史入门读物,东晋仍为皇权政治时代
》
售價:HK$
500

《
中世纪生活图鉴(保命tips:别被蜗牛追杀,更别惹会爆炸的猫!)
》
售價:HK$
449

《
草原帝国
》
售價:HK$
653

《
战争日记 硝烟中的生命诗笺 战争亲历者以第一视角记录一战凡尔登战役
》
售價:HK$
403

《
赢家法则 : 股市交易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347
|
| 編輯推薦: |
|
抗战时期贵阳城市发展是服务于战争需要的非常态发展,具有鲜明的战争元素和战时特征。抗日战争促进了贵阳城市结构和功能的现代转型,战时贵阳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发生了转型演变,城市金融兴起、城市工业发展、城市商业市场形成以及城乡结构的改变和城乡联系的更加紧密,巩固了贵阳城市多功能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提升了贵阳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日军侵黔特别是“二·四”轰炸和“黔南事变”,对贵阳城市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抗战时期贵阳城市的发展呈现出跃进与畸变并存的特征,1938年至1943年,贵阳城市得到了较快速度的发展,1944年后,由于战争形势变化,贵阳城市发展步伐大幅回落,但发展水平仍然高于战前。
|
| 內容簡介: |
|
抗日战争改变了贵阳城市发展的传统轨迹,为贵阳城市发展创造了机遇并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南大后方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使贵阳城市战略地位空前提升,成为全国抗战的“民族复兴基础”、大后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陪都重庆的南方屏障。战时贵阳“不内不边”的地理区位由传统的制约瓶颈演变为提升城市战略地位的区位优势,以贵阳为中心的交通环境的改善,政府机关、工厂企业、学校、金融机构、人口的大量内迁,为贵阳城市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注入了外在动力。贵州地方政府的应对、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内力。为服务抗战建设的需要,吴鼎昌主黔时期,在稳定贵州局势的前提下,坚持人力物力开发同时并进平衡发展,抢抓抗战机遇贵阳设立市制,组建贵州企业公司,推动了贵阳城市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受危机刺激回应的影响,外力植入与内生发展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战时推动贵阳城市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
| 關於作者: |
|
敖以深:男,1972年生,土家族,贵州思南人,历史学博士。现为贵州理工学院马列部书记、副研究员,贵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贵州社会科学》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贵州抗战史、城市发展与城市现代化。学术兼职主要有:贵州省土家学研究会副会长,夏同龢状元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史学会理事,贵州省行政学研究会理事,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理事,贵州省教育科学院高等教育兼职研究员等。1994年8月参加工作。2005年7月到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先后担任院党政办公室秘书、社会科学信息部副主任、科研处副处长、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等职。2012年12月调贵州理工学院工作。近年主持完成课题研究10余项,其中省课题2项、省领导交办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研究1项。出版学术著作《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研究》(独著)、《贵州:永远的财富是文化》(第2作者)、《黔山抗战起烽烟》(第1作者)、《辛亥革命贵州事典》(主编之一)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在核心期刊发表。
|
| 目錄:
|
|
本书从战争与城市发展的研究视角,以抗战时期贵阳城市发展状况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环境下贵阳从传统内陆封闭型城市走向早期现代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轨迹,问题意识比较突出,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