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精选集
》
售價:NT$
398.0

《
爱因斯坦学习法
》
售價:NT$
281.0

《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售價:NT$
602.0

《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售價:NT$
367.0

《
理智与疯狂
》
售價:NT$
347.0

《
数字文化:公共空间、平台与算法
》
售價:NT$
505.0

《
明代一条鞭法(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98.0

《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经典心理学著作(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简称“三野”,义称华东野战军,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改编扩建而成,其缔造者是陈毅、粟裕。
解放战争期间,“三野”所历经的战役都是震撼世人的大战,在与蒋军王牌和锐师的较量中,其进发出的威力常常是排山倒海、山呼海啸。莱芜战役中的华丽亮相,孟良崮战役中的一曲壮歌,淮海战役中的完美表现,渡江战役中的气吞山河之势…… 大战大胜,是三野历来的气魄。
“三野”帅将文武分明,武将不识文,而文将却精武。军内人才济济,将星闪烁,个个都有翻江倒海之能,个个都曾惊天动地过,众将士自己书写了英雄的历史。他们以辉煌的跃出,胜利的结束,把人民解放军的旗帜铸成历史的坐标。《第三野战军》由张斌和龚连娣和柳军和宋安明编著。
|
目錄:
|
第一章 初战苏中
第二章 宿北大周旋
第三章 鏖战孟良崮
第四章 浴血豫东
第五章 决战淮海
第六章 挥师过大江
第七章 引弓待发
第八章 战上海
第九章 接管大上海
第十章 进军福建
第十一章 漳厦之战
第十二章 喋血金门
第十三章 解放舟山
第十四章 放弃攻台
第十五章 尾声
附录 第三野战军序列
|
內容試閱:
|
华东解放区包括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和山东全省,南临长江,北近平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组成强大的重兵集团,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南京和上海。内战一开始,蒋介石就把进攻的矛头直接指向华东地区。于是,上百万美式装备的精锐国军,犹如滚滚恶浪,一波又一波地扑向华东解放区。
蒋介石对华东地区的如意算盘,是实行由南向北的逐步压缩,先将解放军华中主力赶过陇海路北,再会同胶济线南下的国民党军将其聚歼于鲁中地区,以解除其宁沪杭中心地带的“心腹之患”。
战云滚滚,敌大军压境。中共中央军委6月22日来电指示作战方针:“山东以徐州为主要作战方向,着重调动徐州之敌于野战之中歼灭之。”这一计划的核心,是着重向南,首先给予向华中解放区进攻的敌人以有力的打击。然后会合山东主力由淮河南、北进击津浦线,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造成对徐州的合围形势,以调动敌方,在运动中将敌歼灭。这样,就可以甩开向北的蒋军而插到国民党区域取得人力物力,取得战局上的主动。陈毅次日即复电中央,完全同意这一南下作战方针,并对山东野战军作了部署。
这是关系到未来华中地区整个战局的筹划。粟裕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后,根据他对华东地区国共两党军队态势的了解,内心非常矛盾。夜阑人静,蛙声阵阵,但粟裕难以入睡。在接到中央电报的当日晚,即给中央和新四军军部起草电文,力陈利弊,建议华中主力暂留苏中作战。他在电报中陈述外线、内线作战的利弊,他分析道: 第一,在苏中地区,环境比较安定,部队转入战争状态需有一个过程。战争初期,我华中野战军主力,如在淮南作战,不仅粮草需保障供给,就连支前民工也需要苏中补给。主力部队开到,加上民工、干部,每天至少需要粮食10万斤,两三个月所需的粮食,则可达千万斤,其他军需供应的任务也相当繁重,这将会给我军在苏中地区的作战带来很大困难。
第二,苏中当前有敌军9个旅,如我华中主力西迁,留守部队难以担当牵制任务,该区有被敌迅速占领之极大可能。苏中地区地富人稀,人口900万,占华中总人口的五分之二,粮食亦占华中总产量的五分之二,沿江商业繁荣,税收占华中的一半,这些都是支援战争的巨大力量,一旦沦人敌手,就会为敌所用。而且苏中地近京沪,如不战而弃,政治影响也不利。
第三,淮南有敌军第五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个旅也在淮南。另两个旅在南京,一打起来势必北渡淮南。这两支部队均属蒋军五大主力,加上淮南其他敌军,兵力较强。相对说来,苏中之敌较弱。
对上级的指示有不同的意见,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这是一个指挥实际作战的将领,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但给中央的电报发走以后,粟裕的心中仍是难以平静。他想,自己的建议会不会影响中央的决策?自己的考虑会不会是局部性地看问题?总之,他担心自己的想法会不会对革命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电报到达延安以后,毛泽东与中央军委非常重视粟裕的分析,经研究决定,改变了原来的战略部署。并向粟裕复电。
翌日,粟裕接到中央军委复示:“部队继续隐蔽于待机位置,听候安排。”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之后,粟裕的心情才平静下来。然后,他和军区其他几位领导人反复磋商,即以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4人的名义联名上报中央并陈毅:建议第一、第六师先在苏中打几仗,到第二阶段再西进淮南。
7月初,中央从各方侦悉: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的国民党军队可能同时向我苏豫皖根据地发起进攻。中央军委对原定作战计划作了重要调整,指示张、邓、粟、谭:“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中央军委作战计划的调整,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也和粟裕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后来粟裕领导的“苏中战役”就是在中央新的作战部署的指导下取得的。
7月上旬.苏中地区的战争形势越来越紧急。P7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