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755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39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2030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296
 
 
 | 
         
          | 編輯推薦: |   
          | 汉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宝贵遗产之一。 
 说到汉字的特点与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美。汉字造字方法的精巧,文字姿态的曼妙,都令人赞叹不已。
 
 通过汉字古朴与端庄的造型,我们还可以理解背后的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生活现象,乃至我们祖先的造字的智慧——这一切,都是美不胜收的。
 
 今天我们使用的现代汉字,已经是几经变化的形体,多少已失去了它们的早期风貌,通过这套书,我们可以从汉字看历史,又从历史来追溯汉字的渊源,这既是一个读懂中国文化源的过程,又是一个欣赏文字美的过程。
 
 这套丛书,从文字与文字相关的角度——语言、历史、文化、考古、文学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挖掘并向读者展示汉字的美,在弄清一个个古文字的同时,了解它们折射出来的中国文化源,这将是何等快意的事!
 |  
         
          | 內容簡介: |   
          | 汉字以形表意的属性决定了利用汉字解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可能。本书选取了“年”、“岁”、“历”、“阴”、“阳”等共31个汉字,分为“岁历篇”、“节气篇”、“月相篇”、“纪时篇”,从分析这部分汉字的形音义入手,既分析介绍了字与字之间形音义的发展变化,又试图解读出这部分汉字所承载的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法文化,为读者朋友了解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乃至历法知识做了一些初步的基础工作。 |  
         
          | 關於作者: |   
          | 蒋德平,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毕业,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训诂学会会员,河南省语言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战国楚竹简文字研究及文字训诂研究,开设有《古代汉语》、《汉语史》、《汉字文化》等课程。
 
 曾参与《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的编写,发表有《从楚简新出字中的分化字看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等论文多篇。
 |  
         
          | 目錄: |   
          | 欢天喜地过大”年” 
 “岁”岁平安
 
 祭天”祀”祖
 
 “历”精图治
 
 光”阴”似箭
 
 朝”阳”鸣凤
 
 四”季”如春
 
 “候”门似海
 
 “元”亨利贞
 
 “闰”物细无声
 
 “气”象万千
 
 时”至”运来
 
 平”分”秋色
 
 “端”本澄源
 
 寒来”暑”往
 
 岁时”伏”腊
 
 “腊”尽春来
 
 “朔”流追源
 
 月”“星堕
 
 “望”月怀远
 
 韬光养”晦”
 
 “霸”王别姬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时”和年丰
 
 “圭”表测影
 
 “刻”不容缓
 
 连”更”晓夜
 
 “暮”色苍茫
 
 日月为”明”还是月照窗为”明”?
 
 月”旦”春秋
 |  
         
          | 內容試閱: |   
          | 欢天喜地过大“年” 
 
 
 过年,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狂欢节。
 
 今年过年期间的一天,三岁多的小外孙女突然问了我一个这样的问题:“外公,为什么要过呢?”是啊,为什么要过年呢?这恐怕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回答得上来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先从“年”字的字形演变历史说起。
 
 
 
 
 
 “年”,小篆写作,文字构形从禾从千,隶定以后写作“秊”,或写作
 “.”。《集韵
 ·先韵》就说: “年,亦书作.。”古汉字构形常常是左右、上下不分的。
 
 “年”字构形为什么要写作 “秊”?它与“禾”究竟有何密切关系呢?要理解“年”与 “禾”的关系,就得先说说“禾”字。“禾”本是谷类作物的通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禾部》说:
 
 “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诗经
 ·七月》说: “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仪礼
 ·聘礼》:“门外米禾皆二十车,薪刍倍禾。”清人程瑶田《九谷考 ·粱》:“《聘礼》米禾皆兼黍稷稻粱言之,以他谷连槁者,不别立名。”《尚书·金縢》:“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左传·宣公七年》:“赤狄侵晋,取向阴之禾。”孔颖达疏:
 “苗秀乃名为禾。”《淮南子 ·缪称训》:“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狐乡(向)邱而死,我其首禾乎!
 ’”
 
 
 
 高诱注:“三变,始于粟,粟生于苗,苗成于穗也。”这些文献中的“禾”都是代表各种庄稼的。其实,早在甲骨文、金文中也是这样。甲骨文常见的“求禾”、“受禾”、
 “受黍禾”、“它禾”以及 “锡(赐)禾”等中的 “禾”就是泛指谷类作物的。就字形来说,甲骨文的“禾”字写作、,像禾抽穗后之形状:沉甸甸的穗,上扬下垂参差旁出的叶子,以及茎和根。金文的“禾”字写作、,更强调了向根而垂的穗,可以看出,是小篆禾作之所本。而所谓“穗”,就是“脱颖而出”的颖,字本写作“..”。《说文解字 ·禾部》“:..,禾成秀也,人所以收。从禾、爪。穗,..或从禾,惠声。”又,《广韵·静韵》: 穗也。”《小广雅·广物》“颖,:
 
 “禾穗谓之颖。”《文选 ·张衡〈思玄赋〉》说:
 
 “既垂颖而顾本兮,而亦要思乎故居。”李善注:“言禾垂颖以顾本,犹人之思故居也。《淮南子》曰:‘孔子见禾三变:始於粟,生於苗,成於穗,乃叹曰,我其首禾乎。’高诱曰:‘禾穗向根,故君子不忘本也。’”“垂颖而顾本”就是禾穗垂而向根,是谷物成熟的标志。甲
 
 骨文、金文、小篆诸禾字之形状便是成熟了的谷类作物的线条化。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中国人是以种植为生的。收成的好坏关系着他们的命运,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所以“禾”是
 “年”的基础,有禾才有年。正如黄现璠先生在他的《古书解读初探》一书中所说:
 
 而后“必先有禾之种植,有‘年’字之发生,年生于禾,非禾生于年。”年字上半部从禾就是这个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