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39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602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806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332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551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347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352
 
 
 | 
         
          | 編輯推薦: |   
          | 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孙郁先生以其特有的散文质感在文学世界里穿梭,既有汪洋恣肆的学术点将,又有见微知著的妙感偶得,他提倡文学写作的“逆反之道”,以鲁迅和藏画入手,从多维角度细读文本,颠覆了人们对鲁迅的惯常印象,提倡对复杂问题本质化的再思考,通过诗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对接获得超越性表达。 |  
         
          | 內容簡介: |   
          | 鲁迅藏画多多,却没有什么自述,相关的文章亦寥寥无几。藏画里有其思想的隐含,他的语言之外的丰富的存在,可以于此找到。西洋版画与东方写意山水图,对其文字都有精妙的暗示,精神的翻转摇曳,流淌其中。本书从大量的藏品里,探赜索隐,将先生的逸闻趣事呈现出来,给人以诸多联想。一个丰富的鲁迅,立于此间。 |  
         
          | 關於作者: |   
          | 孙郁:本名孙毅,1957年出生于大连,鲁迅博物馆原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有《鲁迅与周作人》《胡适影集》《对话鲁迅》《文字后的历史》《在民国》《张中行别传》《写作的叛徒》等。 |  
         
          | 目錄: |   
          | 1灵智力 2美术观
 3历险者
 4民国的美术
 5旧图画
 6拓片及图录
 7录异者
 8从乡俗到哲思
 9日本经验
 10瓦支的希望
 11浮世绘种种
 12琉璃场
 13罗丹像
 14画展
 15汉画像
 16印象派之影
 17友情如诗
 18自画像
 19林纾的画
 20陈老莲的风景
 21孙福熙
 22十二个
 23暗示
 24插图的妙处
 25读画的眼光
 26俄国人的魂魄
 27内山书店
 28画像者
 29画与文
 30鲁迅的痛感
 31《日本裸体美术全集》
 32比亚兹莱
 33格罗斯
 34技巧的背后
 35路谷虹儿画选
 36麦穗莱勒
 37内山嘉吉
 38邵洵美的态度
 39司徒乔
 40革拉特珂夫
 41青年木刻家
 42感谢柯勒惠支
 43画面里的故事
 44裴多菲诗画
 45关于漫画
 46儿童画
 47尝试的路
 48捕捉者
 49阿Q像
 50木刻创作法
 51年画种种
 52旧新笺
 53宣传画
 54求画
 55台静农旧事
 56暴力美学
 57唯美乎
 58画魂
 59黑白间的智慧
 60鲁迅的余绪
 |  
         
          | 內容試閱: |   
          | 灵智力 关于鲁迅的嗜画,材料大多来源于知堂。《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三书都有所涉猎。随笔《关于鲁迅》写道:
 “豫才从小就喜欢书画——这并不是书家画师的墨宝,乃是普通的一册一册的线装书与画谱。最初买不起书,只好借了绣像小说来看。光绪癸已祖父因事下狱,一家分散,我和豫才被寄存在大舅父家里,住在皇甫庄,是范啸风的隔壁,后来搬往小皋步,即秦秋渔的娱园的厢房。这大约还是在皇甫庄的时候,豫才向表兄借来一册《荡寇志》的绣像,买了些叫作吴公纸的一种毛太纸来,一张张的影描,订成一大本,随后仿佛记得以一二百文钱的代价卖给书房里的同窗了。回家以后还影写了好些画谱,还记得有一次在堂前廊下影描马镜江的《诗中画》,或是王冶梅的《三十六赏心乐事》,描了一半暂时他往,祖母看见了好玩,就去画了几笔,却画坏了,豫才扯去另画,祖母有点怅然。”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对其美术活动也做了有趣的描述,书中说:
 “鲁迅的爱好艺术,自幼已然,爱看戏,爱描画;中年则研究汉代画像;晚年则提倡版画。工作的范围很广,约略言之:(一)搜集并研究汉魏六朝石刻,不但注意其文字,而且研究其画像和图案,是旧时代的考据家赏鉴家所未曾着手的。他曾告诉我:汉画像的图案,美妙无伦,为日本艺术家所采取。即使是一鳞一爪,已被西洋名家交口赞许,说日本图案如何了不得,了不得,而不知其渊源固出于我国的汉画呢。(二)搜集并印行近代木刻,如“北平笺谱”等。(三)奖掖中国青年木刻家,不但创办木刻讲习会,自己担任口译,使他们得以学习;创开各国名画展览会,使他们有所观摩;对于本国新进者的作品,鼓舞批评,不加客气。(四)介绍外国进步作家的版画,例如精印《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