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449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449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449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403
 
  《 
			要有光
			》
 售價:HK$ 
			352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214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862
 
 
 | 
         
          | 內容簡介: |   
          | 在充分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考古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书考证和理清唐前期西北各地区的行政建置及其沿革的增省,名称更改,治所迁徙等变化及其原因。并考证唐前期为防御突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的进攻,以及唐王朝为开拓疆域而部署在西北各地的军队各级机构。以五节度为单位,通过唐前期对西北各地区的经营过程,理清了唐前期西北各边疆因唐与各民族之间争夺的展开,不同时段各部分疆域的先后变化过程。对见于敦煌文书的唐代河西通西域诸道路及其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考述,探究交通道路在隋唐时期的利用、维护和通行情况,以及这些道路在该时期的兴衰过程所折射出的不同民族对这些道路的先后控制与争夺。对牵扯民族纷争的重要边疆地理问题及事件亦进行了深入研究。 |  
         
          | 目錄: |   
          | 绪论 第一章 朔方节度
 第一节 唐朝在朔方部署的各军、戍
 第二节 隋唐时期北部疆域的开拓变迁
 一 隋代突厥势力向漠南发展,隋突分疆推至河套
 及其迤东地区
 二 隋末唐初东突厥大举南侵,威逼关中腹地
 三 贞观初突厥降服,唐疆域延至大漠南界
 四 薛延陀、乙注车鼻可汗部降服后唐北疆空前扩大
 五 后东突厥兴起以后的唐突分疆
 第三节 唐代安北、单于二都护府再考
 一 二都护府的初置
 二 二都护府中期的变迁
 三 二都护府的后期
 第四节 隋唐两代北部防务的变化及其背景
 一 隋代大修长城及其背景
 二 唐初防御工事的继续修筑到积极反攻的变化
 三 唐代羁縻州府的防御功能
 四 中宗到玄宗唐北部边城的构筑与新的防御体系的
 最终形成
 五 外交政策、军事制度及重用将帅等在防务中
 所起的作用
 第五节 隋唐时期气候变化对北亚民族关系的影响
 一 隋开皇年间的旱灾和隋与突厥关系的变化
 二 贞观初年东突厥灭国
 三 高宗武后时期后东突厥建国与唐对漠北九姓失御
 四 开元初年的突厥内乱与九姓铁勒的大规模降唐
 五 后东突厥灭国与回纥在漠北的兴衰
 六 小结
 第六节 《拔川郡王神道碑》所记论弓仁事迹及相关问题
 一 “九姓之乱单于”与突厥各部的大规模降唐
 二 开元四年平定突厥降户叛乱、开元十年“木盘之役”
 擒康愿子者皆为论弓仁
 三 朔方节度使设置的时间应为开元六年
 第七节 开元六年《征突厥文》及相关的唐突战争考辨
 第二章 河西节度
 第一节 唐前期在河西的各级军事边防组织考
 一 部署在河西的各军
 二 部署在河西的折冲府
 三 部署在河西的镇
 四 部署在河西的守捉
 五 部署在河西的戍、烽
 第二节 河西的战略地位及唐前期对河西的经营
 第三节 河西诸军重点防守的要塞及通道
 第四节 唐代河西通西域诸道及相关史事考
 一 瓜沙二州间的三条驿道
 二 第五道——莫贺延碛道
 三 稍竿道
 四 大海道
 五 大碛路
 六 西域南道
 第五节 敦煌寿昌县的废置与唐前期对西域石城、播仙
 二 镇地区的经营
 一 寿昌县的初置及二镇地区归唐
 二 寿昌县的首废与再置
 三 二镇地区首次建镇、属沙州及唐对该地区的
 牢固控制
 四 八世纪初的二镇地区及寿昌县的再废与三置
 五 ,j、结
 第六节 考古文献所见的几次河西战争
 一 李无亏墓志反映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沙州保卫战
 二 《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所见吐蕃进攻
 河西的两次唐蕃战争
 第三章 陇右节度
 第一节 唐前期在陇右的军事部署
 一 部署在陇右的各军、镇
 二 唐陇右诸州所设的折冲府
 三 部署在陇右的守捉、镇、戍、烽燧
 第二节 隋唐王朝对陇右地区的经营
 一 隋唐对陇右河湟地区的最初经营
 二 吐蕃北扩与唐蕃初次交锋
 三 吐蕃再次北扩,唐蕃争夺再起
 四 唐蕃再续姻亲旧好,吐蕃经外交巧取唐九曲地
 五 开元二年唐蕃临洮大战与陇右节度使的设立
 第三节 唐代石堡城位置考
 一 对史籍所载石堡城位置的质疑
 二 对甘南羊巴城为唐石堡城的论证
 三 石堡城的交通、战略位置与唐蕃殊死争夺的
 原因再探
 四 唐代赤岭位置及河州、洮州南通吐蕃道考
 第四节 道格尔古碑即唐蕃赤岭划界碑考辨
 一 道格尔古碑与赤岭划界碑之文献记载相符
 二 道格尔古碑与唐蕃赤岭划界的史事相符
 三 道格尔古碑与唐蕃清水会盟或长庆会盟无涉
 第五节 唐蕃古道的开辟与唐敕使王玄策使印度
 事迹新探
 一 王玄策即王名远论
 二 对《大唐天竺使之铭》相关问题再探讨
 三 对王玄策出使次数及历次行程路线等
 相关问题再探
 四 王玄策《西域记》与官修《西国志》对
 《通典》等史书的影响
 第四章 北庭节度
 第一节 唐朝在伊、西、庭三州的行政建置与军事
 部署情况
 一 三州的行政建置
 二 部署于三州的各军
 三 三州境内的折冲府
 四 三州境内的军镇、守捉
 五 部署在三州境内的戍、烽
 第二节 隋唐王朝对西域疆域的开拓
 一 隋对西域的经营
 二 唐灭东突厥与伊吾归唐
 三 出兵吐谷浑,争夺西域南路的控制权
 四 贞观十四年灭高昌与西、庭二州的设立
 五 北庭都护府到北庭节度使的转变
 第五章 安西四镇节度
 第一节 安西四镇的行政建置与军事部署
 一 安西四镇所辖州府
 二 四镇境内的军、镇、守捉、驿馆、关隘
 第二节 唐前期对西域安西四镇的经营
 一 安西都护府的设置及唐与西突厥西域之争
 二 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叛乱与唐疆在天山以北和
 中亚地区的再扩大
 三 唐与吐蕃、西突厥残部等对四镇的争夺
 四 开天之际唐与东突厥、突骑施、吐蕃、大食
 在西域的角逐
 结语
 参考文献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