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
售價:NT$
602.0

《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2025版)
》
售價:NT$
254.0

《
大学问·市镇内外:晚明江南的地域结构与社会变迁(以地方权势阶层为切入点,剖析市镇兴衰与社会秩序变迁,为江南市镇研究开辟全新视角。)
》
售價:NT$
398.0

《
王朝的赌局:宋徽宗联金灭辽的致命抉择
》
售價:NT$
398.0

《
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纪念版)
》
售價:NT$
254.0

《
地图中的战争史.海战篇(世界知名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口碑之作!)
》
售價:NT$
755.0

《
预见6G
》
售價:NT$
449.0

《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跨学科的视角,主要是从当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采用史论结合、虚实并举的方法探讨了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对建构认知语言学、发展认知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提高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促进彼此沟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目錄:
|
第一章话语意义的内涵及其研究的意义
1.1 话语意义的内涵
1.2 相关理论方法的回顾与本书研究的问题
1.2.1 语言理解研究
1.2.2 认知语言学研究
1.2.3 问题与方法论的启示
1.2.4 本书研究的问题
1.3 话语意义研究的价值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话语意义研究的理论演进
2.1 结构语言学的话语意义研究
2.1.1 修辞学框架内的话语意义研究
2.1.2 语法学框架内的话语意义研究
2.2 语用学的话语意义研究
2.2.1 指示、预设和语境问题研究
2.2.2 言语行为理论
2.2.3会话含义理论
2.2.4 关联理论
2.3 话语意义研究理论的演进方向
2.3.1 从结构语言学走向语用学
2.3.2 从语言学、哲学走向认知心理学
2.3.3 从静态解释走向动态解释
第三章话语意义的构成
3.1 话语意义的性质
3.2 话语意义的来源
3.2.1 来源之一——主体需要
3.2.2 来源之二——交际主体的状态
3.2.3 来源之三——交际背景
3.2.4 来源之四——交际情境
3.2.5 来源之五一一语言结构
3.2.6 来源之六——副语言
3.2.7 不同来源的意义在话语意义建构中的关系
3.3 话语意义的构成成分
3.3.1 表意成分
3.3.2 表事成分
3.3.3 表情成分
3.3.4表象成分
3.3.5 不同意义成分在话语意义建构中的地位
3.4 话语意义是以意图为核心的认知建构
3.4.1 言语意义与言语交际目的
3.4.2 交际意图
3.4.3核心意义和衍生意义
3.4.4 话语意义是围绕交际意图的认知建构
第四章话语意义建构的相关要素、原则和途径
4.1 相关要素及其关系
4.1.1 交际意图的类型
4.1.2 交际主体
4.1.3 背景知识
4.1.4 交际情境
4.1.5 话语形式
4.1.6 认知能力和经验
4.1.7 相关要素的关系
4.2 选择原则
4.2.1 关联性原则
4.2.2 显著性原则
4.2.3 简洁性原则
4.2.4 适宜性原则
4.2.5 原则的制约力
4.3 实现途径
4.3.1 明示途径
4.3.2 暗示途径
4.3.3 隐喻途径
第五章话语意义建构的过程
5.1 说话人的认知加工过程
5.1.1 说话人认知加工的步骤
5.1.2假设形成阶段
5.1.3 选择决定阶段
5.1.4 假设过程和选择过程的关系
5.2 听话人的认知加工过程
5.2.1 听话人的认知加工步骤
5.2.2假设形成阶段
5.2.3 选择决定阶段
5.3 主体的动态认知过程
5.3.1 说、听双方的认知加工过程
5.3.2 认知加工的互动性
5.3.3 意义的建构性
5.4 话语意义建构是主体知识的重组过程
5.4.1 话语意义是主体的认知建构
5.4.2 相关知识的激活
5.4.3 相关知识的连接
5.4.4 相关知识的重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