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653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250
			 
			 
	
			  
			《 
			钩针编织曼陀罗花样
			》 
			 售價:HK$ 
			305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347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265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HK$ 
			500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505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305
			 
			 
	
 
      | 
     
      
      
         
          | 編輯推薦: | 
         
         
           
            1.旅行者的对照记,发现中国的心灵之书。
 
 2. 去不了的地方都叫远方。而《别处,是归客》的出版,让远方跃然纸上。
 
 3.行程12000公里38座城,行走在厚重与轻松之间,在时空交错中发现你的乡愁你的城。
 
 4.口述史学者周海滨的转型之作。作者曾采访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刘少奇、陈毅、叶剑英、聂荣臻、贺龙、罗瑞卿、胡耀邦、耿飚、叶挺等中共后人。也记录过冯玉祥、韩复榘、李烈钧、张治中、张自忠、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黄维、杨虎城、郝梦龄、张学良等国民党将领后人。
 
 5.配以200余张精美图片。
           | 
         
       
      
      
      
      
         
          | 內容簡介: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有多少人心怀这样的愿望, 为什么脚步却停止在城市的边缘?
 
 期望心灵能腾空,为何连唯美主义的人与景,也不曾让你感动?
 
 
 “城墙没了,城市在滚滚向前。”伴随着这样的变换,时光在不断流逝,人们的脚步也跟着时光越走越快。人们被时代的进步裹挟着,不断地“滚滚向前”。但是这种“向前”有多少是我们想要的?有多少次我们心中涌动着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热火,却又多少次被凭空而降的雨水浇灭?
 
 其实,改变并没有那么难。
 
 一直埋头于历史的周海滨先生这次出发了。对千城一面的厌倦,内心深处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他毅然踏上了这次文化之旅。跨越16个省、市、自治区,6条主线将12000公里的行程连接了起来。每到一处,作者都以历史学者的角度,对其背后的文化与历史一探究竟。读者读来,既是欣赏美景,又是探寻文化。
           | 
         
       
      
      
      
         
          | 關於作者: | 
         
         
           
            周海滨,文化学者,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从事非虚构写作多年,作品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并获2013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图书奖。已访问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刘少奇、陈毅、叶剑英、聂荣臻、贺龙、罗瑞卿、陈赓、徐海东、张云逸、胡乔木、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胡耀邦、张闻天、左权、耿飚、叶挺等中共后人;采访过冯玉祥、韩复榘、李烈钧、张治中、张自忠、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黄维、杨虎城、郝梦龄、覃异之等国民党将领后人;采访过“民国四公子”张伯驹、后人;采访过张澜后人。
 
 
 著有:《家国光影:开国元勋后人讲述往事与现实》、《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回忆父亲张治中》(张素我口述)、《我的父亲韩复榘》(韩子华口述)。
           | 
         
       
      
      
      
         
          | 目錄: 
           | 
         
         
           
            目录
 
 序
 
 第一部:上海-武汉:都市文韵
 
 |文化精髓:进取
 
 |全程1200公里
 
 
 1|上海:勾勒了城池,放弃了时光
 
 寰行中国|DAY1:上海老建筑
 
 2|宣城:且行且书,一张宣纸的"诞生”
 
 寰行中国|DAY2:古法宣纸
 
 3|安庆:一城一曲一沉浮
 
 寰行中国|DAY3:黄梅戏
 
 4|景德镇:不息的千年窑火
 
 寰行中国|DAY4:景德镇瓷器
 
 5|武汉:昙华林,小巷深处多徘徊
 
 寰行中国|DAY5:武汉昙华林
 
 
 第二部:武汉-成都:探奇巴楚
 
 |文化精髓:敢为
 
 |全程1630公里
 
 
 6|荆州:一鸣惊人待其主
 
 寰行中国|DAY6:荆州楚绣
 
 7|恩施:巴人、土司与峡谷
 
 寰行中国|DAY7:恩施土司城
 
 寰行中国|DAY8:恩施大峡谷
 
 8|利川:大水井,一个家族的繁华与落寞
 
 寰行中国|DAY9:利川大水井
 
 9|阆中:古城暗藏中国味
 
 寰行中国|DAY10:阆中古城
 
 寰行中国|DAY11:张飞庙、贡院、胡家院
 
 10|成都: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三部:成都-拉萨:灵走川藏
 
 |文化精髓:融合
 
 |全程2650公里
 
 
 11|康定:情歌远 嘈声喧
 
 寰行中国|DAY12:成都-康定
 
 12|理塘:那时唐番那时城
 
 寰行中国|DAY13:康定-巴塘
 
 13|芒康:白狼国的容颜
 
 寰行中国|DAY14:巴塘-左贡
 
 
 14|八宿:怒江山盘龙72拐
 
 寰行中国|DAY15:左贡-八宿
 
 15|然乌:幽谧湖畔凝时光
 
 16|波密:皑皑米堆挂冰川
 
 寰行中国|DAY16:八宿-波密
 
 17|墨脱:隔绝秘境门珞人
 
 寰行中国|DAY17:波密-墨脱
 
 寰行中国|DAY18:墨脱—波密
 
 18|林芝:通麦天险最后的相逢
 
 寰行中国|DAY19:波密-林芝
 
 19|巴松措:红教经幡上,格萨尔王的传唱
 
 20|拉萨:只为与你相逢
 
 寰行中国|DAY20:林芝—拉萨
 
 
 第四部:拉萨-西宁:雪域天路
 
 |文化精髓:包容
 
 |全程2115公里
 
 
 21|布达拉宫:信仰如魂如月
 
 寰行中国|DAY21:圣城拉萨
 
 22|纳木措:圣湖的尘世嘈杂
 
 寰行中国|DAY22:拉萨-那曲
 
 23|可可西里的死与生,藏羚羊般自由
 
 寰行中国|DAY23:那曲-格尔木
 
 24|在德令哈做回文艺男女
 
 寰行中国|DAY24:格尔木-德令哈
 
 25|青海湖不远,请点燃爱情
 
 寰行中国|DAY25:德令哈-青海湖
 
 26|西宁:西海屏风日月山
 
 寰行中国|DAY26:青海湖-西宁
 
 27|塔尔寺:信仰是宿醉一场
 
 寰行中国|DAY27:朝圣塔尔寺
 
 
 第五部:西宁-西安:梦回西域
 
 |文化精髓:大同
 
 |全程1750公里
 
 
 28|互助土族自治县:河湟谷地的花儿与少年
 
 29|武威:“故事”终归是凉州
 
 寰行中国|DAY28:西宁-武威
 
 30|中卫沙坡头:一个沙漠的夜行不归路
 
 寰行中国|DAY29:武威-中卫
 
 寰行中国|DAY30:中卫-兰州
 
 
 31|天水:麦积山石窟,锤凿间的秘密
 
 寰行中国|DAY31:兰州-天水
 
 32|宝鸡:法门寺,丝路上的多舛古刹
 
 寰行中国|DAY32:天水-宝鸡
 
 33|西安:鸠摩罗什,梦回西域的起点
 
 寰行中国|DAY33:宝鸡-西安
 
 
 第六部:西安-烟台:弘扬华夏
 
 |文化精髓:创造
 
 |全程1610公里
 
 
 34|洛阳:一城巷陌一城人,一城往事如烟云
 
 寰行中国|DAY34:西安—洛阳
 
 35|开封:帝国的11世纪,最好的100年
 
 寰行中国|DAY35:洛阳—开封
 
 36|曲阜:没落的孔子,闹腾的城
 
 寰行中国|DAY36:开封—曲阜
 
 寰行中国|DAY37:曲阜
 
 37|潍坊:郑板桥手中不只有狼毫
 
 寰行中国|DAY38:曲阜—潍坊
 
 38|烟台:在蓬莱想起帝王向岁月的宣战
 
 寰行中国|DAY39:潍坊—烟台
 
 
 后记:我们为什么要寰行中国
           | 
         
       
      
      
      
         
          | 內容試閱: 
           | 
         
         
           
            城墙没了,城市在滚滚向前。
 
 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的老建筑海关大楼,就这样为这座现代城市伴奏着,清澈、悠扬,不因你的迟疑而缓步向前。
 
 乐曲是从上海海关大楼的钟楼发出的。
 
 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海关大楼敲响了第一声《威斯敏斯特》报刻名曲。1966年,《东方红》取而代之。1986年10月,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上海,《威斯敏斯特》乐曲重回海关大楼钟楼。2003年5月1日,《东方红》又重回故地。
 
 这就是海关大楼的吊诡之处。这栋最早由中国人承建的建筑,以希腊式新古典主义为外观,以希腊多立安柱门廊入口,辅以哥特式钟楼,仿以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这个中国近代都会的发源之地,就这样在观念中生存,在风气中升腾,不可阻挡。
 
 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的外滩源,保留着一批主要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近代西洋建筑。它们曾是洋行、公寓、教堂、领事馆、博物馆……比如,位于中山东一路33号的原英国领事馆,1873年落成,是外滩一线现存最早的建筑。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由英国设计师克罗斯曼和伯依斯联合设计。又如,英国乡村教堂建筑风格的新天安堂由英国建筑师道达尔设计,修长的塔楼和陡峭的尖塔,将十字架置于高处。
 
 在外滩源经历百年风雨后,有的老建筑华丽已然转身为名媛富豪聚集之地。隐身其中的商业机构和高端品牌,试图沿袭着欧洲贵族不爱张扬的低调,安静的橱窗、优雅的导购、淡雅的香味,仿佛是巴黎的商业店铺,充满着人文气质和艺术沉淀。
 
 上海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了。她可以是任何模样,但她又只是她自己。就像上海的建筑,混杂着巴洛克、洛可可、中世纪、新古典主义、哥特式,以及江南古镇风格,却和谐共生,暗香袭人。
 
 所以,在中国的文化地理中,上海是一个孤绝的所在。它以独特的文化品相,承接了吴越与西洋的博弈,以历史和时代造就的衍生地带,自绘版图却无人能袭。
 
 近代以来,文人荟萃,报馆林立,上海在战火和西风中褪去了小渔村的土气和鲜腥,穿上了洋装,踩上了高跟鞋,优雅地握一杯咖啡或红酒。就这样,上海后来居上,以最仓促的节奏接受了这远道而来的喧嚣与繁华。
 
 自此,十里洋场的歌声不曾飘落。百年上海,绝代依旧。
 
 2006年8月3日、2010年12月23日、2014年10月3—4日写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