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449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347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755
			  
			 
     
      
      
         
          編輯推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著、比较文学学术丛刊,该书为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学术丛刊”(第一辑)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编写,预计每年出版一辑。该套丛书涉及了比较文学理论、外国文学、中外比较文学等研究领域,是作者长期的学术积淀,在国内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属最新研究成果。
           
         
      
      
      
      
      
         
          內容簡介: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丛刊》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编,该书为此系列书之二,设有“东亚汉学”、“理论探索”、“比较研究”、“域外视点”、“译学评论”、“青年论坛”、“学术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旨在从不同角度对比较文学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探索与争鸣;拓展比较文学的理论范畴,对不同文化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作家作品、文类风格等)进行深入、有意义的比较;译介国外有关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展现青年学者、硕、博研究生的比较文学研究优秀成果;报道国际、国内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大活动和事件;评论介绍学界新近出版的比较文学研究著作,进一步推进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關於作者:  
         
           
            张晓希(1957—)辽宁大连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日本古典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文化概览》、国家新闻总署重点出版项目《汉日大辞典编撰》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日本古典诗歌的文体与中国文学》、《五山文学与中国文学》、《中华文学概览》(译著)等。
           
         
      
      
      
      
         
          目錄  
         
           
            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的影响与传播1960年至今——以小说为例谢天海
 
         
      
      
      
      
         
          內容試閱  
         
           
            从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当代小说的翻译也越发世界化。这一时期,经由西方翻译的中国作品基本反映出了中国大陆文坛的创作格局。首先,反映中国当代社会历史的作品仍然是西方关注的重点,被称为解冻期文学thaw literature。随着社会空气不断地变得宽松,一批以“文化革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包括一些老作家的回忆录和根据文革史实创作的小说,被介绍进入西方世界。较有影响的作者包括巴金,杨绛,王蒙,蒋子龙,王安忆,张洁,张贤亮等人。这些作家在80年代的主要作品,包括《随想录》、《干校六记》、《乔厂长上任记》、《小鲍庄》、《爱是不能忘记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等,都被及时地翻译到了西方。除此之外,这一时期,中国文坛上出现的“寻根热”开始在西方逐渐产生了其影响。尤其是随着一批“寻根派”小说被中国的“第五代导演”改编成为电影在一些欧洲电影节上产生了轰动效应,西方世界在惊讶于电影中展现出中国社会那种独特的异域美学之余,也开始对于原著产生了好奇心。在这样一种力量的推动下,一批“寻根小说”中的佳作经西方翻译家译介而进入了西方世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莫言的《红高粱》和《天堂蒜苔之歌》以及苏童的《妻妾成群》。在一批著名的西方翻译家,像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 和杜迈克Michael Duke等人的翻译之下,原文内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寻根派小说”相映成趣的,是对于中国大陆一批先锋派小说家的译介。改革开放使中国作家见识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于是在80年代,中国小说现代化成为了另一重要潮流,一大批年轻的小说家开始有意识地将西方小说的创作手段,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和存在主义等等,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这股潮流也被西方的小说译者敏锐地捕捉到了,一批新锐作家,包括余华、格非、马原、孙甘露、残雪、刘索拉等等,其作品被广泛介绍到的西方。先锋派作品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往事与刑罚》、《天堂里的对话》、《苍老的浮云》、《混沌加哩格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