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755
 
  《 
			古琴之美·2026(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500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347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356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704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653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704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编的现代文学论丛,就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了不拘一格的探讨。 |  
         
          | 目錄: |   
          | (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科学与人文”专题) 医学·文学·身体——以郭沫若为例
 身体的再现、医学与解剖:20与30年代郭沫若小说里的一种含混的态度
 (学术讲演录)
 略论周有光的文化观——在“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演
 (台港海外形声)
 通过韩国革命家金山的华文作品看其思想的变奏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异域书写与历史省思
 论小说与电影《半生缘》中的服饰描写映像
 论李永平《大河尽头》中的欲望书写
 (戏剧研究)
 1980年代话剧创作中的民族文化空间的审视
 革命主题的渗透与预设——略论1940年代左翼话剧的“生活危机”运用
 “史”、“剧”对立与群己关系的民族认同困境——陈白尘《太平天国·金田村》再评
 短小说家的舞台哲思——对劳马剧作三种的阅读
 (文学史透视)
 以“立人”为旨归的“别立新宗”——鲁迅世界的文化创设
 西学与传统之间的转换——周作人现代性爱思想探源
 并未终结的反帝反封建主题——以路遥、张炜等的创作为例
 (口述文学史·作家新论)
 积蓄力量“再出发”——卢新华访谈
 从“伤痕”到“伤魂”——卢新华论(1978—2013)
 (中外比较)
 论梁启超对韩国开化期申采浩诗歌的影响——从《饮冰室诗话》到《天喜堂诗话》
 (当代文化思潮)
 “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消费语境
 (研究述评)
 新世纪十年以来张爱玲研究综述
 |  
         
          | 內容試閱: |   
          | 我们也可以援引欧洲文学的一个例子,来阐明感性、内省与病情书写之间的联系,即卢梭(Rousseau)在他的《忏悔录》里的情况;但他面对医学也表现出一种含混的态度,正如在《爱弥儿》里所见——在此列举这个例子,因为笔者认为,郭沫若曾经受到《忏悔录》这部著作的影响,即使郭沫若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关联或许更明显。在现代中国,众多知识分子与作家都引用卢梭的作品作为参照。郭沫若很可能也同样把卢梭作为参照:如同卢梭,郭沫若对医学持有暧昧的态度,这也显露在他的自传性与虚构性作品里。 五四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现代作者曾采用关于身体、医学与解剖学的现代再现。这些模式完美地对应于意识形态与文化的构想:写实主义、现代化、民族与个体的解放。他们欣赏关于身体的这些新范式中对身体的客观再现;尤其因为这种再现可以把身体从任何的“传统的”、“儒家式的”或“封建”的价值意涵里释放出来。中国现代作者因而创造出有关身体、主体与身份的全新文学再现,在其中容纳这些范式,并将之文学化。郁达夫与郭沫若的例子尤为如此。
 解剖学与疾病的主题也汇拢了关于自我的书写(受到西方浪漫主义的启发,也受到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有一种综合的形式,即我称之为在20、3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常见的“疾病日记”。我们也需要把这一点与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文学理论在当时的影响联系在一起,依据厨川白村的观点,艺术与文学构成对于“苦闷”的体验的象征化表达。
 然而,有关身体的客观化、主观化的观念糅合,产生出一些矛盾,尤其是在内省式书写的情况里,肯定主体性与个体主义的价值。此外,这或许是为什么在一些以身体或疾病为命题的中国现代文本里会揭示出面对医学的含混的态度的理由之一。另一个理由则是由解剖学的范式所带来的象征性断裂(在下文中还将展开论述这个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