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347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254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39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500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367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403
			 
			 
	
			  
			《 
			能量!
			》 
			 售價:HK$ 
			454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418
			 
			 
	
 
      | 
     
      
      
         
          | 編輯推薦: | 
         
         
          |  
            《药窗诗话》写国家变迁,人情世故;写历史风云,乡邦文物;写文坛掌故,文人风骨。从中,可以品味一位老人敬天爱人的豁达心境,可以窥见一个逝去时代的世态万象。
           | 
         
       
      
      
      
      
         
          | 內容簡介: | 
         
         
          |  
            《药窗诗话》始创于1971年,文字多写在香烟壳子、传单、包装纸、废纸的背面。在致友人的信中,作者介绍《诗话》说:“我自五十九岁起开始写《药窗诗话》,这‘诗话’的概念并不是旧时的形式。‘诗’是七言绝诗,‘话’是白话文体。每一首诗下面是一篇白话文字。每一集是一百首,倘使能活到七十岁的话,可能凑足一万首。” “我的《药窗诗话》基本上自从小的地方着想,自来的记载总是大事的多,小事的少。拿太平天国来讲吧,什么王什么将的轶事,到处可以看到洪秀全、李秀成、陈玉成……等等的丰功伟业。你倘使问一声乡官上任的形式怎样,就是罗尔纲也要目瞪口呆。”
           | 
         
       
      
      
      
         
          | 關於作者: | 
         
         
          |  
            吴藕汀(1913-2005),画家,诗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幼年便受金蓉镜等前辈影响,酷嗜昆曲及书画。弱冠前拜名画家郭似勋为师,长者仅教以文学,不使入画室斤斤临摹,教学方式奇特,有助于自由发挥,冶铸个性。建国后以版本学专家身份,受浙江省嘉兴图书馆委派,去南浔著名藏书楼刘氏嘉业堂整理古籍。著有《近三百年嘉兴印画人名录》、《烟雨楼史话》、《嘉兴词征》等。
           | 
         
       
      
      
      
         
          | 目錄: 
           | 
         
         
           
            初编
 二编
 三编
 四编
 五编
 六编
 七编
 八编
 九编
 十编
 十一编
 十二编
 余编
           | 
         
       
      
      
      
         
          | 內容試閱: 
           | 
         
         
           
            木兰从军 
 
 去乡万里度关山,
 代父从军花木兰。 
 剑舞歌声明月下,
 执戈有侣不孤单。 
 木兰从军相传已久,载誉称颂,似乎是民族英雄。的确,一个女子参军,自古稀少,历史上除了少数民族外,很难找到。因此,只要提到为女人争一口气,就不屑将侵略者借来一用,不问是非,在所不计,真所谓 “瞎猫拖死老鼠”了。木兰的事迹,最早见于北朝民歌《木兰诗》代父从军,出于诗意。“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另一首在《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诗》,措辞有些不同,云:“老父隶兵藉,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日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明徐渭《四声猿》中有《雌木兰替父从军》。木兰姓花,并非杜造,已见南朝宋何承天《姓苑》,书的真伪,尚无可据。京剧也有《木兰从军》,又名《花木兰》,戏中演突厥入侵,陕西花弧年老多病,又无子,其女木兰,乃乔改扮男子,投军从征,累建功绩。征战十年,辞官归家,同人始知其为女子。此剧为梅兰芳所编演,我虽未见梅氏演出,但也看过名坤伶粉菊花于西湖。《花木兰》对于越剧有它发展的进程,本来越剧全凭流传小说词语,口头成文,并无脚本。迨姚水娟编演此剧,才有第一个越剧本子。上海刚成孤岛,电影在有声无声之中,陈云裳、梅熹主演之《木兰从军》一片,“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哪厢……”插曲流行颇广。在“伙伴”里边,突出了一位年少的男子,月下舞剑,是片中最精彩的一幕。弹词也有《木兰辞》的开篇。这些,可以说尽是作为当时抗拒外侮的宣传之用,以敌人来抗敌人,不知是否是以毒攻毒,也就不得而知了。如依我汉人来说,似不相宜,今已五族共和,自然有当别论。 
 木兰这人在我们汉族人看来,是一个侵略者的帮凶。“愿驰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与“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她是个北塞沙漠中的人,显而易见。《姓苑》说她是任城人,《独异记》说她是商丘人,山东和河南都没有沙漠,纯属虚构无疑。商丘附近尚有花木兰祠,木兰姓魏,隋代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帝封官嘉奖不受,帝欲纳之宫中,她以死拒之,帝怜悯,谥曰“孝烈将军”。此更属无稽之谈。但说她姓魏,当是北魏的附会而来。除抗旨死争外,其馀也与《木兰诗》中大致相同,不出一根藤上的瓜。 
 木兰是鲜卑拓跋部人,那时被征从军,随魏王拓跋珪即道武帝大军南侵,很明白是来打汉族人的天下。此时可能还是东晋末年,到了黄河流域,大肆掠夺,转而又大破本属宇文部的库莫奚及后燕。《木兰诗》中“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另一首中“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可以说明那几回的侵略战役了。木兰当然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天子即是鲜卑的可汗有“赏赐百千镪”的恩惠,就是按照战功,分赏掳获来的物品。而在政治上,提高到魏国中央集权的“尚书郎”的地位。像这样一个侵略者的帮凶,我们汉族人竟然把一篇侵略者颂扬自己有功之人的文字来作为张本,当做一个抵御外敌的英雄来崇拜,来歌颂,来宣扬。那末有一个女子,为了“忠君报国”之心,做出了伤天害理之事,如以“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大名焉可灭”来加以赞美,岂不是颠倒黑白,那真是“安能辨我是雄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