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449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449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347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将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与现代化思想贯通起来进行研究。 孙中山继承了中国大同思想传统,并根据时代要求予以改铸。民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诉求,体现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深层问题,对于西方现代性的抵抗性思考是其基本特色。大同思想传统是民生社会主义的精神依托,民族主体立场是民生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是区别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本土形态”社会主义。民生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意蕴,展现了孙中山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问题意识。其现代化诉求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而民族主体立场则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借鉴,它的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示了关注重点,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资源。
 |  
         
          | 目錄: |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与目的
 第二节 现状及评价
 第三节 方法与框架
 第二章 艰难新知:民生社会主义演生的历史境况
 第一节 晚明清初以来现代性的萌芽
 一、现代性萌芽的问题
 二、早期启蒙思想的现代性意味
 三、沟口雄三的目光
 第二节 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判断
 一、《万国公报》对垄断组织的揭露
 二、梁启超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判断、剖析与考察
 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与大同理想的嫁接现象
 第三节 早期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探讨
 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否定
 三、超越同期孙中山思想的主张
 第三章 与时偕行:民生社会主义的内容及其发展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社会主义
 一、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同情工农劳动阶级
 二、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法,强调“国利”和“民福”
 三、“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四、民生主义基本纲领的提出
 五、糅合“单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互助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社会主义
 一、欢迎十月革命,指出中国要“以俄为师”
 二、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三、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其相互关系
 四、实现民生社会主义理想目标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 大同与现代化:民生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对大同传统的继承与改造
 一、大同传统是中国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孙中山对“大同”的继承和改造
 三、孙中山对“均平”的继承和改造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检视
 一、机器对工人的压迫
 二、资本主义是一种新型压迫制度
 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冲突
 四、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恶果
 第三节 民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诉求
 一、孙中山关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总体构想
 二、民生社会主义对西方式现代化的抵抗性思考
 第五章 审视:科学社会主义视角下的民生社会主义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是一种“本土形态”
 一、民生社会主义区别于科学社会主义
 二、民生社会主义作为“本土形态”的社会主义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吸纳与“拒绝”
 一、民生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吸纳
 二、民生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拒绝”
 第三节 从列宁到毛泽东——科学社会主义对民生社会主义的两种审视语境
 一、俄国经验——列宁的审视语境
 二、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的审视语境
 第六章 辨析: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资源
 一、社会主义“本题说”与社会主义本质论
 二、“节 制资本”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三、“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开放论
 四、对一种观点的辨析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的意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七章 歧出:国、共两党对三民主义的不同阐释
 第一节 三民主义儒家化的政治倾向及其现代化归宿
 一、戴季陶的儒家化解释
 二、蒋介石的儒家化解释
 三、三民主义儒家化解释的政治倾向
 四、三民主义儒家化解释的现代化归宿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及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肯定
 一、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过程
 二、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肯定
 三、新民主主义对三民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与超越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与民生社会主义价值的再发现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民生指向
 二、民生社会主义价值的再发现
 第八章 重估:民生社会主义之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地位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参照
 一、现代化诉求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
 二、民族主体性立场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鉴戒
 三、民生社会主义的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示了关注重点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的历史指向及其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