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347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356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704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653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704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1316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1306
 
 
 | 
         
          | 內容簡介: |   
          | 《老北京的风味小吃和历史渊源》详细介绍了老北京的粘货、烙烤、蒸煮、肉食、流食等五大类经典小吃的基本常识,以及小吃的起源、人文底蕴和流传在民间的历史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长知识,是读者了解北京和老北京风味小吃的读物。 |  
         
          | 目錄: |   
          | Part 1 舌尖上的老北京——文化篇 第一章 老北京小吃文化特色
 1.魅力北京,风味古都
 2.京华小吃的各色讲究
 3.京味浓郁的老北京小吃十三绝
 第二章 老北京小吃文化意韵
 1.皇室贵胄与北京小吃的情缘
 2.市井烟火,舌染凡尘
 3.文化守望:风味饮食里的士大夫情怀
 Part 2 一口软糯品清欢——粘货篇
 第三章 艾窝窝
 1.昔年“不落夹”,今朝“爱窝窝”
 第四章 豆面糕
 1.谐趣的“驴打滚”
 2.御膳间里的“小驴儿”
 3.城南旧事:只余浮光如梦长
 第五章 豌豆黄
 1.源起民间的宫廷小吃
 2.味淡方知其香浓
 3.雕刻童年:豌豆黄上的“英雄传说”
 第六章 冰糖葫芦
 1.糖葫芦的“前世今生”
 2.宋光宗的食疗方子
 3.天涯倦客:失落的味觉记忆
 第七章 萨其马
 1.民俗礼仪的传承者
 2.缪传多多“萨其马”,原是音译得其名
 3.忠贞爱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第八章 三不粘
 1.奇特的鸡蛋变身
 2.沈园惊梦:红颜花落泪倾城
 3.迷雾重重道渊源
 Part 3 炊烟起处忆燕都——烙烤篇
 第九章 焦圈
 1.制法考究的油炸果
 2.酸甜辣咸:“五缺一”的人生况味
 第十章 馓子麻花
 1.松酥香脆的寒食
 2.割股奉君的典故
 第十一章 褡裢火烧
 1.胡同里的珍馐
 2.商业传奇:瑞宾楼的百年风情
 第十二章 薄脆
 1.香脆诱人的薄饼
 2.薄脆的雅谈史录
 第十三章 蜜三刀
 1.甜润软糯的蜜点
 2.苏东坡试宝刀与苏北三刀糕点
 第十四章 蛤蟆吐蜜
 1.喜感十足的豆沙烧饼
 2.千古烧饼,偶得蛤蟆吐蜜
 第十五章 茯苓饼
 1.洁白赛雪的滋补品
 2.清宫膳食故事:茯苓饼祛病又延寿
 第十六章 油炸鬼
 1.蓬松油润的面果子
 2.世情民心:爱恨油炸鬼
 第十七章 肉末烧饼
 1.酥香肉嫩的烧饼
 2.梦中啖饼一晌贪欢
 第十八章 铬炸饴
 1.美味可口的绿豆卷
 2.民间过节餐,谐音为搁着
 第十九章 春卷
 1.一卷不成春
 2.贤妻创春卷
 第二十章 自来红
 1.棕红绵软的京式月饼
 2.源自拜月,寄予团圆
 第二十一章 硬面饽饽
 1.深夜售卖的面饽饽
 2.游牧民族的干粮
 3.状元逸事:康熙钦点饽饽状元
 第二十二章 门钉肉饼
 1.厚如门钉的肉饼
 2.缘于慈禧的宫廷名吃
 Part 4 谁家面食天下工——蒸煮篇
 第二十三章 烧麦
 1.玲珑娇俏的餐点
 2.乾隆赐匾都一处
 第二十四章 小窝头
 1.可爱的玉米小塔
 2.饱暖之后为何求
 第二十五章 炒疙瘩
 1.干锤百炼的面疙瘩
 2.旧时穆家寨,现世恩元居
 第二十六章 羊眼包子
 1.小若羊眼的包子
 2.饮馔宫廷:康熙钦点,慈禧喜食
 Part 5 粗料细作方为肴——肉食篇
 第二十七章 炒肝儿
 1.一声过市炒肝儿香
 2.会仙居创制炒肝儿始末
 第二十八章 爆肚
 1.鲜脆爽利的爆肚
 2.金北楼做客爆肚冯
 3.爆肚飘香,名人痴狂
 第二十九章 卤煮火烧
 1.厚味深浓的平民小吃
 2.宫廷苏造肉与民间卤煮
 3.糙食精工亦成经典
 第三十章 白水羊头
 1.白水烹煮的嫩羊头
 2.民间故事:马纪元创立羊头马
 3.夕阳街景:暮色中的白水羊头肉
 第三十一章 灌肠
 1.外焦里嫩的小零食
 2.肉铺风云:张飞巧卖混搭肠
 Part 6 郁郁京味百转回——流食篇
 第三十二章 豆汁儿
 1.京汁京味说豆汁儿
 2.史海钩沉:从帝王到黎民的流行饮品
 3.馊酸有法,别具一格
 第三十三章 豆腐脑儿
 1.香滑嫩爽的豆制品
 2.因错而成,脱胎汉代豆腐
 3.忆起儿时豆花香
 第三十四章 茶汤
 1.谷香宜人的热饮
 2.汤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
 第三十五章 奶酪
 1.透心沁齿的乳制品
 2.文化密码:沉淀在奶酪里的时光
 第三十六章 炒红果
 1.粘住味蕾的酸甜记忆
 2.峥嵘岁月:刘记创业传奇
 第三十七章 腊八粥
 1.腊八节日里的杂粮粥
 2.传说纷呈,源于古时天子大蜡八
 第三十八章 酸梅汤
 1.清凉适口的消夏饮品
 2.渊源无关帝王,民间自古有酸汤
 3.依依冰露酸梅汁
 第三十九章 玉米粥
 1.舶来的养生粥
 2.帝王逸事:康熙偶遇玉米粥
 第四十章 果子干儿
 1.宫承民俗的果脯冰食
 2.逗趣童真:同治衣兜果子干儿
 |  
         
          | 內容試閱: |   
          |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类多样,食材丰富,做工讲究,在中华名吃美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享有良好的口碑。由于北京小吃大多在庙会和沿街集市上叫卖,购买吃食的人们会在无意中碰上,所以老北京人亲昵而又形象地谓之为“碰头食”。 北京小吃约有二三百种,融会了汉、回、蒙、满等多个民族的特色小吃,保留了缤纷多样的地方风味,还将明清两代精致的宫廷小吃纳入体系,使皇家尊享的极品美味流传民间。北京小吃与都市居民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老北京人佐餐的下酒小菜必少不了白水羊头、爆肚、白魁烧羊头、芥末墩子,寻常宴席上常摆放着小窝头、肉末烧饼、羊眼儿包子、五福寿桃、麻茸包等,至于艾窝窝和驴打滚等小食品既可以当作零食,又可以当成早点和夜宵。最地道最正宗的北京小吃,当属京城赫赫有名的老字号了:想吃原汁原味的奶油炸糕就去东来顺饭庄,喜欢炸灌肠的朋友可以到合义斋饭馆光顾一下,如果对烤馒头情有独钟,同和居是首选地,爱吃肉末烧饼的食客千万不要错过仿膳饭庄,此外在北京的小吃店和夜市的饮食摊上也能买到各色风味小吃。
 北京小吃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清代的《都门竹枝词》就有关于各种小吃的记述,“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说的就是这些风味小吃风靡京城的盛况。
 北京小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让食客们在唇齿噙香的时候,品出了古都京城的独特文化及深厚的人文底蕴。每一道小吃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深植于特定历史时代的背景下,其制作方法和食用方式都十分讲究,是文化哲理和审美情趣的艺术表达,反映了老北京特有的人文精神,它既是北京历史的一部分,又是京味儿文化浓缩的精华,还是老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小吃不但口感极佳,而且在视觉上带给人美的享受,让人既饱了口福又大饱眼福。
 在中国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中,北京并非一直是遥遥领先的,就发展时间而言,它算是较为滞后的。确切地说,北京是在元朝建都以后发展起来的,后来随着明成祖永乐帝迁都,北京才正式登上北方文化重镇的历史舞台。以前,长安、洛阳、开封、扬州、南京繁华一时,人杰地灵、商业兴盛,北京还只是个边陲重镇,被称作蓟县、幽州、涿郡……元朝在此定都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流入京都,在筵席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今天正宗的北京菜系,沿承了蒙古族和回族的饮食特点,汉族人和满族人不断对其加以丰富和完善后,形成了既粗犷豪放又细腻讲究的自然风味,并很好地继承了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传统。北京名菜“涮羊肉”“爆肚”就是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骑兵以作战的头盔煮水,烫熟生肉,佐调料而食用的方式。
 虽然北京发展比其他古都要晚,但历经元、明、清三代,它已然成为风光无限的千年帝都,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汇集了各地文人墨客和各方名人俊杰,北京的饮食业也随着大江南北文化的融合而相容相生,而北京的传统小吃,也伴着不同文化的碰撞而演变升华,形成粗犷自然但又不失章法的烹调饮食文化。
 明成祖的迁都,使北京饮食文化迎来了第一次巨变。早在迁都之前,政府就已经把大量的农民、工匠和商人迁往京城附近。这次移民大迁徙,使南方的烹调文化流入了北京。清朝定都北京城,再次提升了北京饮食文化的层次,多种考究的宫廷点心逐渐流传至民间,使得清朝宫廷菜融入北方饮食品类,如奶酪、萨其马等糕点成为了老北京街头巷弄的特色小吃,滋润和丰富着老北京人的饮食文化生活。
 北京菜品中驰名的大菜少之又少,却有不少口味独特、让人垂涎欲滴的风味小吃,比如豆汁儿、卤煮、爆肚、褡裢火烧、烧羊肉、茶汤、门丁肉饼、驴打滚、豌豆黄、炒肝儿、炒红果、芸豆糕、麻豆腐……这些小吃烹调方式看起来较为简单,似乎家家都能制作,但实际上却大有讲究,不是谁家都能做出那个正宗味道的。假如说南方的精细美食像是笔触细腻温婉的工笔画,那么北京的小吃就是挥洒写意的山水画,浓淡相宜,有层次有章法,特别是那锦上添花的一点烘托和点缀,更是别具匠心。
 北京的小吃于驳杂中见讲究,于粗犷中现精细,浩浩皇城、千年古都,汇聚八方来客,各种特色饮食兼收并蓄,即便食材粗犷,在烹调上也坚持精工细作,因此北京饮食具有收放自如、雍容尔雅的特点,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北京风味小吃,然而对于懂它的人来说,只需吃上一次就会上瘾。北京老字号的小吃口感醇正,师傅的手艺令人拍案叫绝,而蕴含在菜品里的文化厚味和哲理智慧则一点一点地沁入心灵深处,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惊喜。P3-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