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500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403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296
 
  《 
			北境之王 白刃 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魔戒 冰与火之歌 现实版  圣王 奥斯瓦尔德及其所处的不
			》
 售價:HK$ 
			551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1760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347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352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407
 
 
 | 
         
          | 內容簡介: |   
          | 这是一篇励志小说。这是一篇天道酬勤、有耕耘就有收获的催人奋进的小说。 该小说主要描写回乡知青何三人由工农兵大学生成长为大学教授的崎岖经历。 该小说刻画了我国特定时期的何三人等三个从知青走到教授的栩栩如生的正面形象,描写了刘国泰、冉平等握有权力的党的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坚持原则、以大局为重的正直形象,同时也描写了个别知识分子的可以理解的言语行为及难以言表的阴暗心理。该小说歌颂了“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金子就会发光”的我国优秀的社会制度。 该小说间接描写了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高校招生及职称评审等制度的恢复、改革、完善等的基本情况,读者将从中感受到不同时期我国高校相关改革的脉搏跳动。 该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物真实可信,语言朴实无华,情节发展总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  
         
          | 關於作者: |   
          | 真实姓名:秦礼君 男,1954年5月4日出生,日语教授,民盟盟员。
 1978年毕业于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留校任教,先后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河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任教至今。198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年破格教授。2014年6月退休。
 曾任: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院长(2001--2013)。
 曾兼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0);江苏省日语教学研究会两任会长;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5.6.7.8届常务理事;江苏省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
 已出版专著《中国人用新日语语法》、《日汉比较语法》、《日汉比较词汇》、《汉日语法比较论稿》、《汉日语言比较史》等19本、主持编写《农业科技日语》、《常用日语会话例解》、《汉日对照新语现代常用语词典》等论文集、教材、丛书、工具书等22本(套),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日语及日汉语言比较方面论文120多篇。
 |  
         
          | 目錄: |   
          | 第一章  推荐入学 一  紧急会议
 二  堵在门外
 三  魂不守舍
 四  诸神显形
 五  心灰意冷
 六  各怀异想
 七  花落有声
 八  寝而不寐
 九  天降吉祥
 第二章  二次选择
 一  不知所往
 二  人以群分
 三  直面命运
 四  灯下发呆
 第三章  笔尖抖动
 一  脚在凉水中
 二  书写铅字
 三  周末影院
 四  主任“青睐”
 五  似有所悟
 第四章  报名考研
 一  正式表白
 二  大局意识
 三  把工作做得再好一些——**次被拒绝
 四  工作也是学习——第二次被拒绝
 五  你还年轻——第三次被拒绝
 六  量的堆积
 七  难得知己
 第五章  萌生他念
 一  引人注意
 二  当面敲打
 三  再憋气
 四  狠捅软肋
 五  一点即明
 六  夫妻置气
 七  犟驴一头
 八  决心铁定
 第六章  职称催化
 一  关爱有加
 二  职称启动
 三  节上生枝
 四  一锤定死
 五  众口纷纷
 六  顿觉轻松
 七  他山飞石
 八  内心世界
 第七章  异地惊喜
 一  飞来横福
 二  香飘异地
 三  再降吉祥
 四  匠心独运
 五  值得庆贺
 六  家有贤妻
 第八章  新平台
 一  他乡知遇
 二  进入角色
 三  登台表演
 四  费尽心血
 五  新压力
 六  身体干预
 七  “老头子”
 八  厌道酬勤
 九  茶话会
 十  夫妻通话
 十一  又发烧了
 第九章  学问之途
 一  约稿函
 二  分会主持人
 三  思想波动
 四  夜深入静
 五  春意正浓
 六  连带效应
 七  “啊!——”
 第十章  破格教授
 一  新困扰
 二  惊人的相似
 三  直抒胸臆
 四  理解万岁
 五  破例再议
 六  上峰来电
 七  特别举措
 第十一章  风华正茂
 一  一路走来
 二  量身定做
 三  矢志不移
 四  翘首前瞻
 |  
         
          | 內容試閱: |   
          | 第一章 推荐入学 一 紧急会议 1972年,农历六月。 才早上4点,东方就现出了鱼肚白,马上便又变成了红色,磨盘大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就带着一副严厉的面孔,迅速把能量洒向大地。玉米、大豆等旱作物又面临着燠热难耐的一天。
 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这在苏北平原的历史上还是很少见的,称得上是“大旱之年”了。好在苏北已经开始试种水稻,虽然面积很小,但稻田里和稻田边的沟渠里总还是有点水。
 东园大队部门口的马路上,社员们三五成群地路过,趁着一天中*凉快的时候,有的前往田间薅草、打药,有的去往玉米地里给玉米浇水。到了十点左右的时候,田里便难以见到人影。人们穿的衣服汗湿了,擦汗的毛巾汗湿了,斗笠虽然顶在头上,但好像不再起什么作用。此时,人们只得离开田里,等到傍晚太阳接近地平线的时候,再来地里干个几十分钟。
 东园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刘超同志此时已从大队部里走到了路上。不过,他不是去田里干活,而是去公社开会。公社刚打来电话说召开支部书记紧急会议,因为李书记走不开,所以只好由他这个副书记临时代理了。
 路上尽是下地干活的人,一个接一个。刘超推着自行车,和下地干活的人们迎面而行。
 你说怪不怪?在苏北这个地方,遇见熟人的时候一般不能骑在自行车上和人说话,要从自行车上跳下来打招呼。否则,便说你有架子,或者说你不懂礼貌,还说这是传统美德。那么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那时只要脚尖略微触地也可,人可以不下车,这一点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充分的谅解。好在刘超个子高,脚在地上点一下就行。
 刘超深深知道这一点,迎面全是下地干活的人们。所以干脆就推着车子,省得车上车下的麻烦。在平时只要一见到熟人他就一定推着车子而不是骑着,即使骑着也从车子上跳下来。仅此一点就博得了众人的好评。不过听说城里人就不是这样,见到亲老子也不下车。可能这也是城乡差别吧。
 刘超推着自行车,和路遇的人们一一打着招呼。
 “刘书记,早!” “早!” “刘书记早!这是回家去呀?” “这么忙,哪有时间回家呀,是去公社开会的。
 ” “昨天晚上你又住在大队部的啊?” “是啊。开会开晚了,十来里路,就不想跑了。
 反正队部里有张床,我也习惯了。” 这时,大队革委会的于主任也正往田里走去,看见刘超推车走了过来,就打了个招呼: “刘书记,什么会议呀?昨天晚上没听你说嘛。
 ” 刘超赶忙接话说:“我也不知道,刚接到电话通知书记去开会,说是紧急会议。李书记说他母亲突然病了,让我代他去一下。” “你要是住在家里就方便很多,有些事情也会早点知道,以后你还是就住在家里吧。” “我就是住在家里也一样。我父亲对什么事都是守口如瓶,轻易不和我们说的。这个以后再说吧。” 刘超跟路过的人们继续打招呼:“大家都下地干活呀?” “是的。*近地里的事情特别多,稻田里的杂草长得比水稻快,玉米地干得裂口子,可水又进不去。
 真急人!” 刘超接着和于主任说:“估计会议时间不会太长,会议一结束我就直奔稻田。” 于主任赶紧说:“不急。你先回家看看。平常你很少回家,经常吃住在队部,太辛苦了。” “我年轻,没关系。” 刘超骑上自行车往公社去了。一条细细的灰尘随着自行车的远去而在路上慢慢消散。
 二堵在门外 人民公社也是国家机关,它的作息时间通常和县、市级机关一样,早上8点上班。但因为公社的所在地大多是农村,所以,时间掌握得很灵活,譬如到农忙季节什么的,机关作息时间就不管用了。现在是酷暑炎夏时节,作息时间自然也不会那么死板,今天又是召开紧急会议,不到7点,开会的人们就到齐了。
 东园公社的会议室里。等待开会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头接耳。
 会议室直对着公社的大门。看见刘超进了公社大门,公社王副书记赶忙迎了出去,在会议室外面对刘超说: “小刘书记,你来开会吗?老李呢?” P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