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河在:一部鲜活的抗战史(1931—1945)
			》 
			 售價:HK$ 
			1254
			 
			 
	
			  
			《 
			《庄子》中的100个哲理故事
			》 
			 售價:HK$ 
			429
			 
			 
	
			  
			《 
			极限聊斋:王蒙神侃《聊斋》(精装珍藏版)
			》 
			 售價:HK$ 
			435
			 
			 
	
			  
			《 
			2025-2028帆船竞赛规则
			》 
			 售價:HK$ 
			539
			 
			 
	
			  
			《 
			华章大历史042——帝国的骨架:先秦、秦汉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
			》 
			 售價:HK$ 
			539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594
			 
			 
	
			  
			《 
			见字如面:奏折里的雍正
			》 
			 售價:HK$ 
			352
			 
			 
	
			  
			《 
			经纬度丛书·亚历山大帝国
			》 
			 售價:HK$ 
			347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读物,描述了各个节日诗情画意的来源和不为现代人所知的各种有趣习俗。图文并茂,引经据典,全面揭示了中国节令文化的深厚文化内涵。
           | 
         
       
      
      
      
         
          | 關於作者: | 
         
         
           
            马大勇,南宁市作协会员。2000年于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班毕业。主要从事中国文化普及读物的写作,已出版多部关于中国节日民俗、插花、雕塑、衣冠礼仪等方面的作品。
 Dodolog,原名刘帅,毕业于上海大学艺术系设计专业。插画师,已出版《FairyCOCO:Dodolog手绘水彩插画集Ⅰ》画册。
           | 
         
       
      
      
      
         
          | 目錄: 
           | 
         
         
           
            春季节日篇
 
 春 节:普天同庆新春至
 
 人日节:长寿吉日人生辰
 
 立春节:报春迎春耕种忙
 
 元宵节:灯火笙歌狂欢夜
 
 中和节:祭土敬日龙抬头
 
 花朝节:百花生日是今朝
 
 上巳节:水边修禊欢爱日
 
 
 
 夏季节日篇
 
 清明节:寒食崇祖念根源
 
 浴佛节:佛诞乌饭牛王诞
 
 端午节:龙神龙舟祭屈原
 
 天贶节:晒衣洗浴求平安
 
 莲诞节:芙蓉生辰醉花汀
 
 夏至节:度暑美食迎夏收
 
 
 
 秋季节日篇
 
 七夕节:慧美爱神度良宵
 
 中元节:普度祭祖放河灯
 
 中秋节:人月共圆果饼香
 
 重阳节:登高共醉菊花会
 
 
 
 冬季节日篇
 
 下元节:祭祀炉神送寒衣
 
 冬至节:祭天赏雪消寒图
 
 腊八节:腊鼓驱邪八宝粥
 
 祭灶节:灶君上天小年夜
 除夕节:春联年画团圆宴
           | 
         
       
      
      
      
         
          | 內容試閱: 
           | 
         
         
           
            1.1.5 压岁钱与拜年、访亲、饮春酒 
 春节里,人们拜年相贺,是交际的好时候。拜年的礼仪很多,如小辈们于除夕吃过年夜饭或新年凌晨在祭完神与祖先后,便向家中的长辈拜年。去亲戚家也要拜年、拿压岁钱。过去是小辈向老辈跪下叩拜,说几句祝福的话,老辈也高兴地回赠勉励、祝福的话语,然后给压岁钱。如今一般不需跪拜了,代以作揖、鞠躬,但都要给压岁钱。 
 压岁钱来源很早。来源于古代厌胜之术。汉代已有一些专供佩戴、铸上各种吉祥语的厌胜钱,以求吉利。在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中,写到皇宫中向宫女分发金钱的诗句:“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宋代后在过年时给压岁钱,逐渐改为给流通的钱币了。清代,儿童过年,长辈给些钱,用红绳串之,置之卧所,曰“压岁钱”。《燕京岁事记·压岁钱》说:“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所谓压岁,是压住一年中的不吉,压住飞逝的时光、求得吉利之意。给压岁钱,体现了长辈们对小辈的祝福、爱护;而小辈们拿到这些钱,也可以开开心心地去玩,去购买心爱的东西。孩提时代,谁不盼着得到压岁钱呢? 
 不过,如果压岁钱给得过分了,也会对小辈们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近年来又出现了压岁玩具、压岁书籍,由长辈向小辈赠送,或许这更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拜年也称为大拜年,“大”字是范围广大之意,因为春节期间,除了向长辈、父母拜年,还要在亲朋好友、同事之间互相拜年,赠送年礼。人们穿上新衣,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节日问候,使吉庆安乐的气氛更为浓重,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也可增强团结、消除隔阂。 
 拜年又称走春、探春,形式多样。也有送名片拜年的。因到处拜年,分身乏术,便派人拿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此俗极古。宋人周密在《癸辛杂识》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周密的表舅吴四丈,性情滑稽,把友人沈公子派来送名片的仆人灌醉了,暗中把仆人封套里的名片换成自己的,仆人酒醒后去送名片,白替吴某跑腿,自己主人的名片却没有送到。 
 明代后,投名帖贺年之风大盛。许多人家只好“粘红纸袋于门以接帖,署曰‘接福’,或曰‘代僮’”(清人顾禄撰《清嘉录》)。明代文人文徵明的《拜年》诗就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清代,又兴起在新年举行团拜之风,省去同僚间奔走之劳。清人艺兰生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诚善举也。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这种方法很好,所以如今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多有采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