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413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858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380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2745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930
 
  《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
 售價:HK$ 
			1034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319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398
 
 
 | 
         
          | 內容簡介: |   
          | 科举是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在古代设科考试,选拔知识分子任官的制度,因此科举与政治、社会密切相关,甚至成为统治者、权臣进行政治斗争、实现政治意图的重要手段。而统治者在通过对科举考试内容的选定、完善和改革各种制度来体现自己意志的同时,还利用一些突发的科场事件,制造一些科举案件,以打击科举舞弊的名义打击对手。这些案件往往在证据链上存在缺失,案情存在诸多疑点,导致这些案件成为疑案、冤案。 
 本书选择了从唐朝到清朝的10个典型案例,依据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案情的同时,对于案件的疑点进行分析,让读者不仅对疑案、冤案的发生原因有清楚的了解,而且对科举制度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  
         
          | 關於作者: |   
          | 李兵,湖南浏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书院学会秘书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过《中国科举史》、《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千年科举》、《科举旧影录》、《科举图录》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承当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主讲人,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坛》主讲人。 |  
         
          | 目錄: |   
          | 第一讲“二李纷争”案:主考官完败给考生 状元主考,誓言公正
 岳父求情,考生蒙羞
 考生反击,考官完败
 第二讲“南北榜”案:朱元璋制造的血腥冤案
 南方考官,录取南士
 北士抗议,全录南士
 立案调查,张信主导
 全录北士,大开杀戒
 平衡南北,影响至今
 第三讲唐伯虎买题案:江南第一才子沦为阶下囚
 进京赴考,会元热门
 遭人举报,身陷囹圄
 严刑拷打,如实招供
 革掉举人,命运转折
 第四讲首辅大臣徇私案:儿子双双中同榜进士
 兄弟向榜,舆论吐槽
 场内代考,考官关照
 仗势干涉,皇帝削权
 第五讲沈懋孝卖举人案:金额巨大却处理极轻
 购置良田,资金成谜
 贿买关节,手法巧妙
 人情交易,互取举人
 父亲乔装,跪求考题
 复试考生,调离主犯
 第六讲汤宾尹要挟主考官案:“四万两状元”韩敬考中会元
 学生应试,老师评卷
 力夺试卷,强定会元
 真才实学,名副其实
 第七讲江南乡试疑案:考官全部被处队极刑
 舆论狂骂,追打考官
 聆听圣谕,龙颜震怒
 两次复试,如上刑场
 严惩考官,株连家人
 第八讲秀才罢考案:为尊严抗争而丢性命
 取消特权,上工修堤
 围攻知县,求助学政
 劝阻失败,罢考成真
 钦差审理,皇帝定案
 第九讲“维民所止”案:子虚乌有的文字狱
 狼顾之人,主考江西
 大逆不道,诅咒皇帝
 讥讽朝政,蛊惑人心
 肆意胡说,诽谤康熙
 连发谕旨,掌控案情
 书信往来,皆成罪证
 戮尸枭示,家人从轻
 整查嗣庭,除隆科多
 第十讲军机大臣帕葰案:科场案打的最大“老虎”
 “戏子”中举,舆论哗然
 立案调查,亲王领衔
 柏葰撤职,全面调查
 同乡勾结,串通作弊
 考官推荐,秘书求情
 逆袭中举,送钱感谢
 父亲考官,儿子收钱
 分别定罪,处死柏葰
 平反呼声,量刑适当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考场工作人员为什么会这么编呢?应该是有人早就跟他们串通了,给了他们好处。如果没有人事先跟他们串通,不给他们好处,他们不可能这么干。否则,一旦被查处,轻则被降级、扣薪水,重则被革职。可见,在考试前,就有人帮翟氏兄弟做好了工作,那么到底是他们的父亲、内阁首辅大臣翟銮授意考官干的呢,还是翟氏兄弟自己找人干的呢?这份举报材料上都没有说。 那么,为什么要安排他们四个人进同一字号的号舍呢?目的当然是方便让崔奇勋和焦清能帮翟氏兄弟代考。问题是,考场中没有人监考吗?他们怎么能逃过监考人员的监视呢?
 考场中肯定有人监考。贡院内的监考以每一字号为单位。每个字号的号舍,只在入口设一个栅门,考生进场之后立即锁上,考生不能随便出入。每一字号中都有士兵监考,在明朝初年,曾经出现每一名考生前面站一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的情况,但这让考生们非常紧张,甚至影响了他们水平的发挥。后来,每排号舍内监考的士兵人数减少了,他们除了负责监考,还要做一些烧开水之类的后勤服务,监考的职能逐渐弱化。
 不仅如此,乡试、会试都要考三场,每场考试前后需要三天两晚,考生需要在号舍里待上三天两晚,他们肯定要去弄吃的、上卫生间,这样自然要在号舍的巷子里走动,这种走动是相对自由的,这客观上增加了监考的难度,为考生在考场内传递作弊提供了便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