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418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1520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449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857

《
去看看!我们的世界自然遗产(全5册)
》
售價:HK$
490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1422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347
|
| 內容簡介: |
潘国英编*的《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主要从历时角度对汉语动词重叠现象作一个比较完整的考察。历史地、全面地把握汉语中的动词重叠这一语言现象,可以为正确认识汉语体标记系统的建立提供坚实的佐证,并可以进一步强化对该现象的科学说明。
本书根据时期选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进行全面考察,追溯动词重叠的历史源流,考察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相应的表达手段,并考证其与相应表达手段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动词重叠和动量短语“-V”的关系,“VV”、“V- V”、“V1V1V2V2”之间在形式和意义上的源流关系。
|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一 动词重叠的研究意义
二 动词重叠研究综述
三 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重言、重叠和叠用
第二节 《诗经》中有无动词重叠形式之考辨
一 “采采”等词的考辨
二 单纯重叠词和合成重叠词
第三节 先秦其他古籍中的重叠现象
第三章 汉魏时期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汉魏诗文中的VV式
第二节 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一 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二 动作量表现形式的变化
三 动量补语的位置变化
第三节 “-V”式
一 “-V”式的语义和功能的变化
二 “-V”式和同源动量
第四章 唐代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唐诗中的动词重叠
第二节 变文和禅宗文献中的动词重叠
一 对《敦煌变文集》的考察
二 对《祖堂集》的考察
三 对其他禅宗语录的考察
第三节 唐代动量词的发展
小结
第五章 宋代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V-V”同源形式考察
第二节 《朱子语类》中的动词重叠
一 短时义“V-V”的出现
二 “一”的虚化和短时义“V-V”形成
第三节 宋代话本小说中动词重叠形式的发展
一 “V-V”式的丰富发展
二 VV式的出现
三 V1V1V2V2式的发展
第六章 元代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
第二节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
第三节 V1V1V2V2式动词重叠
小结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水浒传》中的动词重叠
一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
二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
第二节 《西游记》中的动词重叠
一 动词重叠的总体概貌
二 《西游记》和《水浒传》动词重叠的比较
第三节 《金瓶梅》中的动词重叠
一 单音节动词重叠
二 双音节动词重叠
三 《金瓶梅》中的儿化现象
第四节 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动词重叠
一《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动词重叠
二 “三言二拍”中的动词重叠
第五节 《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
二双音节动词重叠
三 特殊的“去VV/V-V去”
第六节 《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
一 单音节动词重叠
二 双音节动词重叠
三 动词重叠加“儿”尾
第七节 近代汉语中的“V他-V”格式
一 无定指代词“他”
二 “V他-V”的形成和发展
三 余论
第八章 “V-V”和“V-下”的比较
第一节 “V-下”中“一下”的语法化
一 共时平面上“一下”的发展
二 历史平面上“一下”的语法化
三 “一下”的语法化机制
第二节 “V-V”和“V-下”的比较研究
一 “V-V”和“V-下”虚化的联系
二 “V-V”和“V-下”句法平面的比较
三 “V-V”和“V-下”语义平面的比较
四 “V-V”和“V-下”语用平面的比较
第九章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和历时研究
第一节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考察
一 动词重叠加补语
二 动词重叠加宾语
三 动词重叠加尝试态助词
四 VV与“V-V”形式的使用频率
第二节 方言动词重叠的历时考察
一 动词重叠后接补语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二 动词重叠带中置宾语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三 动词重叠后接助词“看”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四 VV和“V-V”形式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五 结语
第十章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形成和发展
一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二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形成和发展
三 余论
第十一章 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
第一节 动词重叠主观性的体现
一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二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视角
三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认识
第二节 动词重叠主观色彩的表达手段
一 动词的语义
二 句类
三 人称代词
四 附加成分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