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佛教与晚唐诗(修订本)
》
售價:NT$
255.0

《
食品中真菌毒素与健康影响
》
售價:NT$
704.0

《
廷臣论(汉译22辑)
》
售價:NT$
332.0

《
王安石传(白话版)
》
售價:NT$
286.0

《
大模型智能推荐系统:技术解析与开发实践
》
售價:NT$
658.0

《
外资与俄国社会经济变迁(1861—1914)(结合一手俄文史料和统计数据,分析俄国近代转型之路上的关键因素。)
》
售價:NT$
449.0

《
成长手册随即一本+米歇尔家庭教育百科 父母育儿方法指南大全书籍 影响全球百万家长的科学育儿法一站式解决孩子爱顶嘴有逆反心理TS
》
售價:NT$
1038.0

《
中国国家历史(叁拾柒)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基于社会化标签的Web知识推送--网络分析 视角/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编著者易明。
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之一,社会化标签具有 独特的优势,可以为Web知识推送提供十分有价值的 基础数据。本书借鉴数学领域的图论、物理学领域的 复杂网络、社会学领域的社会网络分析、图书情报学 领域的信息计量.阐述了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而 建立基于共现分析的社会化标签网络和基于社会化标 签的潜在社会网络。然后,分别构建基于用户层次社 会化标签网络的Web知识推送模型和基于网站层次社 会化标签网络的Web知识推送模型.并通过比较分析 提出两类Web知识推送模型的融合策略。最后,构建 基于潜在社会网络的Web知识推送模型,并构造基于 潜在社会网络的Web知识推送网络,进而分析基于潜 在社会网络的Web知识推送网络演化规律。
《基于社会化标签的Web知识推送--网络分析 视角/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内容丰富、应用性 强,可供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 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 关专业教生参考使用。
|
關於作者: |
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管理学分会委员、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北省电子商务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信息学会常务理事;《情报科学》.《评价与管理》、《湖北信息化》等杂志的编委和《情报资料工作》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曾担任第七届lFlP电子商务、电子服务与电子社会13E2007国际会议主席。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一直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8部含合著;近5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等10多项课题;曾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
目錄:
|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基于社会化标签的Web知识推送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2章 社会化标签和Web知识推送
2.1 社会化标签及其实证分析
2.2 Web知识推送和系统架构
2.3 社会化标签对Web知识推送的价值分析
第3章 网络分析视角下基于社会化标签的网络建模
3.1 网络分析相关学科梳理
3.2 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
3.3 基于共现分析的社会化标签网络
3.4 基于社会化标签的潜在社会网络
第二篇 基于社会化标签网络的web知识推送
第4章 基于用户层次社会化标签网络的Web知识推送研究
4.1 基于用户层次社会化标签网络的Web知识推送框架
4.2 基于用户兴趣模型演化的Web知识推送模型
4.3 实验分析
第5章 基于网站层次社会化标签网络的Web知识推送研究
5.1 网站层次社会化标签网络与Web知识推送
5.2 一种基于网站层次社会化标签网络的Web知识推送模型
5.3 两类Web知识推送模型的比较和融合
第三篇 基于潜在社会网络的web知识推送
第6章 基于潜在社会网络的Web知识推送模型
6.1 基于知识互动型社会网络的Web知识推送模型
6.2 基于知识主题网络的Web知识推送模型
6.3 原型系统开发和实证分析
第7章 基于潜在社会网络的Web知识推送网络及其演化
7.1 基于潜在社会网络的Web知识推送网络构造
7.2 基于潜在社会网络的Web知识推送网络演化动力
7.3 基于潜在社会网络的Web知识推送网络演化模式
7.4 网络演化实证分析
第8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